28年如一日的無悔堅守,架河鎮司法所所長蔡維德牢記司法為民的神圣職責,將滿腔熱血奉獻于人民調解事業,被評為全國模范司法所長——
扎根基層牢記使命擔當 服務群眾踐行司法為民
“俺們就不敢相信,錢轉得那么快,合同如果不變更的話,我們秋季的稻根本不談種。”看著地里長勢喜人的水稻,家住架河鎮先豐村的程夢云激動地告訴記者。“因為合同不終止不敢種,否則我們就違反合同了,所以特別感謝司法所的老蔡,為我們老百姓解決最實在的問題。”
程夢云所感謝的老蔡,就是潘集區架河鎮司法所所長蔡維德。從事司法行政工作28年來,蔡維德扎根基層,履行著司法為民的神圣職責,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忠誠與汗水譜寫著一曲基層司法所長不平凡的樂章。日前,蔡維德被評為全國模范司法所長。
1992年,蔡維德被組織任命為潘集區平圩司法所所長,先后在田集、潘集、架河鎮任司法所長。多年來,他始終堅守基層一線,忠誠踐行著司法所長為民服務宗旨,忠誠于人民調解事業。
沒有節假日,盡管辦公條件簡陋,但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會有他的身影,蔡維德憑借著高度負責的態度,抓牢法治宣傳、抓矯正幫教,以滿腔熱情化解鄰里糾紛,維護一方穩定。針對基層群眾法律意識淡薄,他費盡心思,創新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切實提高基層群眾的法律意識;對待社區服刑及刑滿釋放人員等特殊群體,他始終堅持熱心、耐心、細心,積極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2014年,賀疃鎮李某到架河鎮先豐村和蘇涂村,流轉土地種植風景樹。雙方約定租期十年,每年租金1100元每畝,承租方于每年年初付清當年租金。但到今年3月份出租承包地的村民,遲遲沒有收到租地款,也不見李某的蹤影,也聯系不到承包方,多次到當地政府要求解決土地租賃合同糾紛,部分村民準備要到區、市、省政府部門聯合上訪。這次土地流轉涉及到兩個行政村,156畝地,151戶,如果這個糾紛不及時解決,極易引發群體性矛盾。
“群眾遇到的煩心事,就是我們法律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蔡維德這樣告訴記者,因無法聯系到李某,蔡維德積極引導村民走司法程序,為了及時化解矛盾,了解事情來龍去脈,蔡維德深入到村里,到農戶家了解合同內容,詳細宣傳相關政策法律,幫助村里到法院起訴,對困難群眾免費開展了法律援助,并多方聯系上了承包方,做好承包方和村民的調解,雙方終止了合同,并補償村民土地租賃費用和復耕費用。
目前,100多戶的土地租賃費用已打卡發放,村民在一個多月時間里就拿到了承包費,又及時種上了水稻,沒有耽誤農時,151戶農民的收入也有了保障。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已向潘集區人民法院辦理了司法確認,一場持續半年的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就此畫上圓滿句號。
2015年10月,某施工單位卸煤棚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發生腳手架坍塌,造成現場多名工人被埋壓。其中一名工人許某某系架河鎮小郢村村民,經過醫療檢查鑒定,許某某腰椎和眼部受傷,需要住院治療。蔡維德一方面對許某某及其親屬開展安撫救助工作;另一方面積極與用人單位溝通協調,敦促其做好對許某某的醫療救治和工傷賠償工作。
許某某痊愈出院后,與用人單位就工傷賠償金開展協商,但爭議較大。蔡維德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一方面與許某某解釋相關法規,悉心疏導;一方面與用人單位協商,要求其在合法的條件和范圍內,并考慮許某某家庭的實際困難,本著人道主義精神適當提高賠償金數額,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蔡維德的辛勤工作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肯定。
(記者 柏松 通訊員 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