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綜述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脫貧攻堅是“十三五”期間最大的民生工程,最終成效也體現在貧困群眾真真切切的生活改善上。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開局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從幫扶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到全面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我市正千方百計補齊民生“短板”,織就密實的民生保障網,帶著貧困群眾“沖刺”全面小康。
體制保證,扶貧時不我待
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戰鼓擂響,淮南毅然吹響了脫貧攻堅戰莊嚴的沖鋒號。
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總要求,我市創新機制、狠抓落實,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先后5次召開全市性大會,安排部署扶貧開發工作。各相關縣區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調整和充實了扶貧開發領導和工作力量,貧困村配備了扶貧專干,初步形成了上下貫通、責任到底的工作體系。
根據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我市實施產業發展、易地搬遷、就業助醫、社會保障四大脫貧攻堅工程和人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支持、社會幫扶四大扶貧行動計劃,積極開展對口幫扶和“領導包鄉、單位包村、干部包戶”活動,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機制創新,激發扶貧能量
脫貧攻堅,先要摸清貧困家底兒。
我市目前有貧困人口12.48萬人,貧困村162個。按照“十三五”期間的滾動脫貧計劃,2016年計劃脫貧34160人。健全制度體系,建立長效機制。
年初,我市確定了建立包括1個指導性文件和18個配套文件在內的扶貧攻堅制度體系,充分發揮行業扶貧的優勢,形成組合拳,匯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同時,圍繞工作檢查、調度、報告、評估、考核等方面,制定扶貧開發工作推進機制。制定完善了《扶貧項目管理辦法》、《脫貧攻堅工作監督檢查辦法》、《脫貧攻堅考核辦法》、《加強和完善“雙包”工作的意見》、《貧困對象退出管理辦法》、《脫貧攻堅成效評估辦法》、《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7個辦法。
精準識別,夯實工作基礎
我市開展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履職情況檢查和扶貧對象建檔立卡精準核查月活動,市縣鄉三級共派出工作隊218個,派出督查組76個。通過核查,全市貧困人口退出3200戶,新識別貧困人口4800戶,更正完善基本信息4300戶,重新制定幫扶措施3900戶。
同時,我市建立脫貧攻堅基本信息網上監控(PBT)平臺,做到了各項信息到戶,“四項清單”一表清,更加方便查詢、監督、檢查、問效。為提升扶貧工作水平,我市編發了《脫貧攻堅政策問答》和《脫貧攻堅操作規程》,方便工作人員學習查閱,在開展的扶貧業務培訓中,全市近300人參加培訓。
項目帶動,實現穩定脫貧
今年以來,全市共獲得中央和省級扶貧專項資金7040萬元,其中產業發展資金5906萬元,已全部撥付貧困縣區。全市市、縣(區)兩級年初安排扶貧專項資金7100萬元,其中市級安排扶貧專項資金3000萬元。新增債券用于扶貧資金12929萬元,盤活存量資金用于扶貧618萬元,市級幫扶單位三公經費結余用于扶貧資金312萬元。
各縣區積極履行在產業扶貧中的主體責任,嚴格按照《扶貧開發項目管理辦法》的規定,牢牢把握項目的申報、立項、審批、實施、管理等重點環節,規范扶貧開發項目和資金管理,千方百計謀劃扶貧項目。截至9月底,全市共申報各類扶貧開發產業項目4000余個。
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級光伏電站27座,已完成招投標135座,其中98座已開工建設。按照年度規劃,今年全面完成全市162個貧困村村級光伏電站的建設任務。今年,我市已把農村低保從2400元/年人,提高到3180元/年人,提前達到脫貧線。
社會幫扶,匯聚扶貧合力
今年以來,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市委組織部先后下發文件,完善幫扶措施,加強雙包工作。及時完成壽縣劃轉后21個貧困村市級定點幫扶任務。30名市領導帶頭參與聯系重點鄉鎮,并參加包保貧困戶,共136家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民主黨派、高等院校、國有企業和軍隊、武警部隊、駐淮單位等參與包保,實現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包保全覆蓋。
在“百企幫百村”民營企業與貧困村對接活動中,我市以簽約結對、村企共建為主要形式,采取“多企幫一村”、“一企幫一村”、“商會幫多村”等方式,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公益扶貧,做到了民營企業幫扶全市162個貧困村全覆蓋。
(記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