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把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支持農業發展、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確保社會穩定的一項民生工程來抓,為農戶撐起“保護傘”。
該區從宣傳發動入手,通過發放宣傳手冊、明白紙,懸掛標語橫幅,開展網絡媒體宣傳等方式,讓農民認識到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意義,提高參保積極性。建立健全組織,成立區政策性農業保險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和核損理賠辦公室;各鄉鎮成立三農服務站,負責本區域內農戶保費收取、受災報案、查勘理賠和糾紛調處工作;強化鄉鎮三農服務站規范化建設,建立農業保險檔案庫,方便農民查詢,減少糾紛。規范工作流程,根據群眾自愿原則,村級協保員入戶征收保費,交鄉三農服務站審核公示后,將投保農戶花名冊電子檔及保費在規定時間報送保險經辦機構,保險經辦機構對投保清單審核返回后,再分村進行承保公示;在理賠上,堅持定損公正、賠付公開。嚴格保費補貼管理,將市財政預撥上級補貼資金和區級配套補貼資金撥付區財政中央特設專戶,專款專用。
“十二五”期間,該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逐步增加到水稻、玉米、小麥、大豆、草莓、大棚蔬菜、能繁母豬、奶牛等多個品種,種植業累計參保69.7萬畝,養殖業累計參保15329頭,理賠金額共計約840萬元,降低了農戶的生產風險。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實施,調動了種植大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