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創新型淮南”決策的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既注重科學布局又符合淮南實際。在此框架下確定的“建設創新型淮南”的主要任務,可謂承前啟后,擘劃務實,必將為我市“調轉促”和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插上騰飛的翅膀。
——全力打造“三個千億”優勢產業,是我市“建設創新型淮南”強基固本的擘劃。按照“深化煤化、重化非煤、強化高新、優化人才”的產業轉型思路,以高新技術提升壯大煤電千億元傳統支柱產業。致力把淮南打造成我省新型煤化工產業核心區和產業鏈聚集區,重點發展煤基石化、替代燃料、高端石化和基礎化工等四大產品板塊,加快煤制天然氣項目建設,建設千億元現代煤化工產業。著力發展現代裝備制造產業、光電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和以煤礦瓦斯綜合利用技術為重點的公共安全產業。積極培育節能環保、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生物產業,構建“4+4”千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格局。
——全力實施“高企創企”倍增計劃,是我市“建設創新型淮南”強筋健骨的擘劃。集中力量在我市優勢主導產業、高成長性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培育一批創新水平高、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集群,力爭到2020年,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中,有千億元產值1家、百億元產值2-3家、億元產值50家以上的企業產生;形成3個產值過百億元的高新技術產業群;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千家。
——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是我市“建設創新型淮南”三產并舉的擘劃。積極開展國家、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充分發揮“國家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實施的輻射帶動作用,建設一批育種骨干企業,大力促進良種選育和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試驗、示范與推廣,探索“育繁推”一體化的農業商業化育種新體系。推進綠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資源化綜合開發利用等產業鏈的技術創新活動,培育出一批科技創新型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推進主要農作物與蔬菜無公害栽培,畜禽、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的集成創新,完善農業技術和信息化服務體系。
——全力提升社會領域科技進步,是我市“建設創新型淮南”利民惠民的擘劃。推進人口、資源、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和公共安全的科技創新,加快城鎮建設,醫療衛生、節能減排、垃圾與污水處理等領域先進技術轉化和應用示范,讓民生科技示范工程更科學、更利民。促進公益性民生事業的科技研發和應用推廣,發展民生科技產業,發展信息消費產業,建設新型“智慧城市”,讓民生更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紅利”。
——全力支持產學研和品牌戰略,是我市“建設創新型淮南”提升形象的擘劃。圍繞煤電、現代煤化工、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等產業的發展需求,推動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組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研發機構等協同創新合作實體,提升產學研合作層次和水平。加大政府獎勵力度,促進企業實施名牌產品,品牌商標、地理標志商標和集體商標戰略,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或修訂。
——全力構建公共科技服務平臺,是我市“建設創新型淮南”科技引領的擘劃。加速“1+3+7”市級、園區、縣區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技術進步,增強自主創新,帶動產業整體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建立行業專利信息服務平臺,以科技與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建設為重點,形成市、縣、鄉三級綜合性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服務體系。
(張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