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報社、南京新百淮南購物中心聯合組成慰問團,走進抗戰老兵的家——
慰問抗戰老兵 回憶崢嶸歲月
他們,曾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前線的一名老兵,保家衛國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曾是新中國建設的中堅力量,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他們,雖然已漸漸老去,但他們的精神在我們年輕一代的心中,如同一面面火紅的旗幟,照耀著中華兒女再創輝煌。他們,就是咱們身邊的抗戰老兵。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增進廣大市民對抗戰歷史的了解和認知,重溫抗戰艱辛,用心關愛抗戰老兵,作為我市權威媒體——淮南日報社聯合社會愛心企業南京新百淮南購物中心,共同發起慰問我市部分抗戰老兵活動,共憶難忘的烽火歲月,共話革命精神的世代傳承。9月2日,慰問團分別走進部分抗戰老兵的家,送去慰問品,并向老戰士們表達崇高敬意。
老兵張金榮:號角時常在耳邊吹響
在抗戰老戰士張金榮的家里,慰問團詳細詢問了張老的身體狀況和家庭生活情況,與他一起追憶崢嶸歲月。張老告訴大家,自己在12歲那年,由于一次機緣巧合才得以投身革命。
那時,他先加入當地的游擊隊,主要負責交通站之間的情報傳遞,16歲那年才正式進入新四軍。張老說,自己當時最大的心愿就是當一名司號員,直到抗戰結束,才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司號員。張老表示,自己時常回憶過去的抗戰歲月,每當此時耳邊就會響起號角聲。
老兵曲士良:《烽火·豐碑》很有意義
慰問團一行來到抗戰老戰士曲士良的家中,94歲高齡的曲老發現慰問團成員手中拿著《淮河早報》編輯出版的特別報道《烽火·豐碑》,接過報紙后,曲老便認真閱讀起來。
他告訴大家,自己1939年投身革命,曾在黃克誠部下任連指導員,在抗戰中,他及所在部隊參加了數十次對日寇、偽軍及國民黨頑軍的戰斗。讓他記憶深刻的一次戰斗,便是在1945年徐州以北的一個村莊,他指揮進攻日寇的據點。戰斗十分激烈,從半夜一直打到天亮,直至據點的敵軍舉白旗投降,此役共打死打傷日偽軍30多人,活捉了12個鬼子,俘獲100多個偽軍。戰后全連被授予了“模范連”光榮稱號。看著《烽火·豐碑》,曲老甚為感慨,他表示,這份報紙很有意義,寫出了抗戰老兵的心聲,對年輕一代更是起到了教育作用。
老兵李同珠:不會忘記黨和人民的重托
在原皖淮機械廠的家屬區,慰問團一行見到了94歲高齡的抗戰老戰士李同珠。李老看上去身板硬朗,精神矍鑠,回顧自己經歷的數十場大小戰斗,依然記憶猶新。
李老回憶道,1944年11月,他所在的連隊要在八里橋附近打一場伏擊戰,滅一滅日偽軍的囂張氣焰。當時正值冬季,部隊缺衣少糧,待戰斗打響時,戰士們卻個個生龍活虎,打得敵人抱頭鼠竄。在連隊里時任班長兼機槍手的李同珠端起機槍一陣猛掃,敵人應聲倒下一排。在那場戰役中,李同珠榮立了二等功。李老表示,自己不會忘記黨和人民的重托,即便在和平年代,還會繼續弘揚抗戰精神,用抗戰精神教育后人。
圖:慰問團看望抗戰老兵張金榮
(記者 李舒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