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多彩紛呈


從市直機關到縣區、鄉鎮、街道,從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大通“萬人坑”教育館到新四軍紀念林、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從學校課堂、社區到街頭、商場和書店、影院,從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到消防、武警戰士……7月份以來,淮南市社會各界全民參與,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愛國情懷在淮南民眾心中傳遞,愛國熱情在淮南這片土地上奔流。人們在追憶和緬懷中凝望歷史,在面向未來時奮發圖強。
親歷講述 見證70年前的抗日烽火
“家住謝家集區新社西村今年58歲的江德勢是謝一礦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在他家中珍藏著一張珍貴的照片,見證了父輩與革命先烈彭雪楓師長的革命友誼。江德勢的岳父名叫張慶平,他于1939年7月參加新四軍豫皖蘇邊區彭雪楓部。江師傅告訴記者,有一天岳父張慶平執行任務回來,聽說彭雪楓師長和林穎結婚十分高興。正巧兩人剛拍了一張合影,便自告奮勇幫他們取回,當時一共沖洗了10張,張慶平出于對首長的敬愛要了一張。”這是本報記者蔡靖宇采寫的一篇文章,作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征文,刊發在淮河早報。從7月初開始,由市委宣傳部、淮南日報社、市文廣新局、市社科聯、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聯合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征文活動,在全市范圍拉開帷幕。一周之后,淮河早報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征文活動啟幕。截至8月31日,這兩個全市性征文活動共收到全國各地的來稿2350多篇,因版面所限,淮南日報、淮河早報擇優刊發征文300余篇。征文活動期間,80多歲的老者寄來了親手撰寫的文章,11歲的小學生用電子郵件發來了作文;一些市民把自己父輩珍藏的照片、書稿拿出來與讀者分享。通過這兩大征文活動,通過對老兵浴血奮戰經歷的追憶,通過仍然健在老人的講述,重現70年前淮南民眾在國土淪陷、民族危亡之時,對外侵來犯之敵的殊死抵抗,見證了70年前的淮上烽火。
據不完全統計,7月份以來,市直單位、縣區廣泛開展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征文活動87個,合計收到征文8900余篇,各單位通過網站、櫥窗、宣傳欄、宣傳展板、黑板報等進行張貼、刊載,形成了濃烈的社會氛圍。
紀念緬懷 血鑄不容忘卻的民族記憶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了( )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制造借口向中國軍隊進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日本侵華事件。A、沈陽 B、長春C、大連;1932年1月28日,日軍向上海市閘北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 )軍首先奮起對日作戰,為捍衛民族尊嚴付出了重大犧牲。A、二十九路 B、十九路C、二十六路”這是由淮南市國防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主辦、刊發在淮南日報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國防知識競賽試題。此前,由淮南市委黨史研究室主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知識競賽試題,已經在淮南日報刊出。
“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市民對這次知識競賽參與和關注的程度如此熱烈,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淮南人民對那場民族記憶的緬懷。”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開獻告訴記者,知識競賽題目在淮南日報刊出后,答題卡如雪片一樣回寄。
相信很多讀者對7月17日淮南日報四版都有印象。那一期,淮南日報推出專版《淮南萬人坑的血淚控訴》。8月29日上午,由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中國地市報新聞攝影學會主辦的“八年抗戰·民族記憶”——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全國媒體優秀版面暨攝影作品展覽,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隆重開幕。《淮南萬人坑的血淚控訴》版面入選展出,并獲得此次活動“突出貢獻獎”。此次展覽集中了由全國專業攝影記者與攝影愛好者拍攝、并在近百家報紙刊發的212個主題攝影版面。《淮南萬人坑的血淚控訴》奪此殊榮,恰恰反映出“萬人坑”不獨是淮南的記憶,一定程度上就是我們整個民族的記憶。
從7月份以來,全市各單位、各部門、各縣區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載體,開展紀念活動230多場次,郵展、書法展、書畫展、文藝匯演、戲劇展演、電影聯展......以文化文藝的形式,記住曾經的血鑄河山,記住不容忘卻的民族記憶。
暢想展望 奮起圖強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在閉館修繕期間,我們每天至少要接到全市以及省內、全國范圍來大通“萬人坑”教育館參觀的預約、咨詢電話、郵件上百個;復館后,前來參觀的觀眾每天絡繹不絕。甚至有些參觀者,直到關門都依依不舍,不愿離開”。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負責人李文玉告訴記者。
無獨有偶,在上窯新四軍紀念林,在潘集區境內的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在鳳臺縣“三里溝”抗日紀念園......人們成群結隊,駐足、瞻仰,暢想、展望,獻上花束,深深鞠躬。
“我今天和媽媽一起來到大通‘萬人坑’參觀,讓我非常非常震撼,通過參觀我才知道,70多年前,我們的國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很多同胞受到慘無人道的奴役和迫害。”8月30日下午,在媽媽的帶領下參觀完大通“萬人坑”教育館的田家庵區十六小學生徐子昂說,通過參觀大通“萬人坑”,讓他更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凌,落后就要吃虧。“我一定勤奮學習,學好本領,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文明,我們會奮起圖強,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彼時國難當頭,包括淮南兒女在內的千萬中華兒女踏著嘹亮的歌聲奔赴戰場,無所畏懼、充滿力量,英勇不屈、可歌可泣;此時民族復興,包括淮南人民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發揚抗戰精神,砥礪奮進、奮起圖強,向著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進發。
歷史,終將銘刻這一天:“9.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圖一:9月1日,淮南軍分區組織30余名應征入伍的新兵參觀大通“萬人坑”教育館。
圖二: 9月1日上午,潘集區潘集鎮中心學校少先隊員來到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參觀。
圖三: 日前,市新四軍研究會有關負責人為小學生及其家長講述新四軍抗戰的故事。
(記者 張靜 倪軍 通訊員 劉群 宗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