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貫徹落實市委九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
打好遏制經濟下滑阻擊戰,確保今年10月底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實現由負轉正,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極其重要而十分緊迫的任務。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九屆八次全會精神上來,上下同心、埋頭苦干,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只有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才能穩住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發展實體經濟,關鍵在于抓項目。要重點抓好四大項目,即加快中安煤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建設,確保明年上半年投產;推進煤制氣項目盡早開工;與礦業集團合作,爭取早日拿到直供電項目供電牌照;與中移動、中興、達實等企業合作,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百億級現代信息產業園。對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陜汽淮南新能源汽車、國瑞藥業二期等項目,要明確責任,倒排工期,盡快形成投資實物量;對計劃開工未開工的項目,要制定措施,加強調度,盡早開工;扎實推進淮上和孔李“兩橋”、廣場路和淮舜南路“兩下穿”、九龍大道等“五條路”以及大別山飲水工程建設;把大健康產業作為高成長性產業來培育,加快推進醫院項目、健康養老產業、大健康產業園和產業基地建設。
只有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才能激活市場要素和發展潛能。通過深化改革積聚新動能,要勇當改革促進派、實干家,對照年度改革總臺賬,協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改革,扎實推進、逐項銷號,把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要加快國企國資改革,推進簡政放權,落實政府清單體系。要通過擴大開放集聚新優勢,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招商是第一要事的理念,再掀招商引資高潮。明確思路抓招商,目標倒逼抓招商,優化環境抓招商,確保項目引得進、能落地、發展好;強化作風建設,堅決整治“消極懈怠”,嚴厲打擊“仗權刁難”,打造法治、高效、精細、親和的營商環境。
只有建好開發園區,才能為產業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堅持產城一體,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發揮園區集聚項目、人才、資金、技術的“虹吸效應”。舉全市之力建設煤化工園區,煤化工園區承載著加快淮南產業轉型的希望。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煤化工園區“5年產業規模上千億”的目標。煤化工園區要樹立雄心壯志,細化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按照“大力發展煤化一體、煤氣一體”的思路,加快引進煤制乙醇等項目,大力發展煤化工、煤制氣配套產業,力爭列入全省新興產業集聚基地,努力實現跨越發展。經開區作為國家級開發區,要勇于自我加壓,認真落實減政放權政策措施,引進行業領軍企業和世界、國內500強企業,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園、煤機裝備制造產業園、陜汽重卡工業園等專業特色園區、產業配套園區發展,力爭形成幾個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真正領跑全市經濟。要高位推進高新區發展,提升發展速度,做大經濟總量,推進萬泰電子產業園、蓋天力醫藥產業園、淮南智慧谷科技研發孵化平臺建設,依托江淮云產業平臺、中移動數據中心,開展數據信息產業招商,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高新區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尤其是大數據產業的集聚區、創新驅動和綠色集約發展的示范區。其他縣區工業園都要找準定位,緊盯項目,打造成所在縣區招商平臺和經濟增長極。
市場經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信心經濟,信心來自于經濟穩定向好的態勢,更來自于勇于擔當的精氣神。今年以來,通過開展“實現廉潔發展”專題教育活動和正在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開始顯現。當前我市經濟新的增長點正在加快孕育,積極因素正在不斷積累,經濟發展呈現全面向好態勢。我們一定要保持定力,主動作為、埋頭苦干,推動經濟行穩致遠,努力走出發展困境,奮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