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糧食系統雙擁工作歷久彌新
糧食系統擁軍傳統,由來已久,伴隨著雙擁工作的發動、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以做好軍糧供應為主要內容,從革命戰爭時期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市糧食系統雙擁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步履鏗鏘。
傳承歷史,優良傳統從不忘記
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政府為解決糧食供應危機,在各縣區設立征收救國公糧委員會,成立糧食局。糧食局在邊區政府的領導下,參加擁軍活動,支持部隊建設和大生產運動,積極征收救國公糧,有力支援了邊區的穩定和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為了保證前方糧食供應,征糧購糧委員會采取各種措施收購糧食,軍糧等支前物資源源不斷供應前線,保證了前線將士的軍糧供應。
新中國成立后,糧食系統廣大職工繼續發揚擁軍傳統,在開展經濟建設的同時,與當地駐軍通力合作,支持部隊建設,配合部隊的后勤保障,做好軍糧供應工作。
如今,市糧食局切實加強對雙擁工作的領導,以軍糧供應為抓手,以軍糧供應企業為載體,從軍糧統籌、應急保障和支持軍糧供應企業做大做強等方面做好雙擁工作,不斷豐富雙擁工作的內容,讓雙擁工作歷久彌新。
扎實推進,雙擁風采不斷綻放
為進一步提升軍糧保障水平,2014年4月初,市糧食局與蚌埠市糧食局協商,兩市軍供糧油來源統籌安排。為應對突發情況時軍糧有效供應,市糧食局在市內確定一家大米加工企業為后備軍糧供應企業,由市級統籌,以備不時之需。統籌協作的推進,確保了軍糧糧源穩定、質量可靠。
雖然淮南市軍糧供應量不大,日常供應也較為完備,市糧食局仍然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做好應急預案,確保應急之需,是市糧食局軍糧供應的必備之策。
在《淮南市軍糧供應應急保障預案》的基礎上,市糧食局進一步細化,依托市縣軍糧供應站,根據淮南市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把全市劃分為四大供應保障區域,并選定存儲有市級成品儲備糧油的加工企業、貿易公司與其簽訂應急加工供應合同,以確保應急狀態下的軍糧供應。當某一區域突發應急事件,部隊急需軍糧,市、縣軍糧供應站配送量一時達不到部隊需求量時,及時采取措施,指定協議企業先行供應,并指派軍糧供應站人員現場監督實施,供應結束后,據實與企業結算。
創新突破,雙擁工作再展新姿
支持軍糧供應企業做大做強,成為雙擁工作的堅強后盾。市糧食局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支持軍糧供應企業做大做強,讓擁軍工作擁有持續動力。
加大資產投入,增強企業資產實力——2011年,田家庵國家糧食儲備庫整體拆遷,原市軍糧供應站在該庫內一棟倉容量為800噸的倉庫也隨之拆遷,市糧食局審時度勢,將軍糧供應倉庫納入“淮南新時代糧食物流中心”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增大軍糧供應站的資產規模。
支持企業多種經營,壯大經濟實力——為支持軍糧供應企業發展多種經營,市糧食局積極支持淮南市糧食交易市場建設,將市級儲備糧輪換全部委托市糧食交易市場競價拍賣,同時鼓勵糧食購銷企業通過市交易市場開展糧食銷售。“淮南新時代糧食產業物流中心”建成后,市糧食局決定將淮南市糧食交易中心擴容為150平方米、50個交易席位的綜合性電子交易市場,使其更具規;茼槕袌鼋洕男枰,實現交易商品的多樣化。
政策上支持,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借助新建設的軍糧供應倉庫,市糧食局以淮南市軍糧供應站為主體建設“淮南市軍糧應急配送中心”、“淮南市糧食應急配送中心”,將軍糧供應站納入省、市糧食應急供應網點,在政策上給予鼎力支持,支持企業構建全天候、全方位軍糧保障體系,同時兼顧城市居民的糧食應急配送。(記者 柏 松 通訊員 王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