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以“興林富民”為目標,以林地資源為依托,以農林科技為支撐,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空間,大力發展農、林、牧等多種項目的林下經濟,提高了林地綜合產出效益,促進了農民增收,加快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
位于潘集鎮的潘集區屯豐綠生園家庭農場,種植經果林400畝,去年在林下種植了100多畝有機花菜,目前已陸續上市。據該農場負責人介紹,“農場準備在有機花菜收獲后,在林下各種植100畝酥瓜、西瓜和花生。去年在林下養殖肉鵝和草雞,也已摸索出一點經驗。今年,打算在林下放養5000只皖西大白鵝、5000只草雞,這樣一來,加上經濟果實的收入,每畝地每年純收入能達到6000元錢,還能解決一部分剩余勞力在這里務工。”
潘集區在積極推進林權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圍繞“完善政策、健全服務、加強扶持”這一主題,引導群眾結合實際全力推進林下種植業、林下養殖業和生態旅游業,拉長產業鏈條,既解決了林下土地資源閑置,又實現了長遠利益與短期效益相結合,土地綜合經濟效益成倍增長,林業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明顯提高。通過資金支持、政策傾斜、技術幫扶等有效措施,引導農戶從一家一戶的“松散型”發展模式向“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集約化模式轉變,對專業化的龍頭企業進行重點培育、促其上檔次、成規模。每年春季區農林部門都在各鄉鎮舉辦林下種植、養殖實用技術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引導農戶引進和掌握適宜林下種植、養殖的新品種、新技術。
通過開展科技下鄉、技術入戶等活動,積極引進和推廣良種良法,建立林下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服務體系,幫助農民解決林下種、養中遇到的難題。不斷提高農民技術骨干戶和示范戶的專業技術、技能水平。與此同時,該區各鄉鎮、街道還積極與銀行協調貸款,幫助農戶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有效激發了農戶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區已發展林下經濟26000多畝,林農間作面積占林業總面積的65%以上,林下經濟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通訊員 潘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