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15年5月13日6版頭條
合肥、淮南、六安、滁州、桐城日前簽訂六項合作框架協議,推動醫保異地結算、失業保險跨區領取、住房公積金異地互認等——
本報通訊員徐陽本報記者許根宏
合肥經濟圈能給老百姓帶來什么好處?5月10日,合肥經濟圈城市黨政領導第六次會商會議在滁州市召開。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以及滁州市共同簽訂了包括住房公積金、社保、環境、交通等在內的六項合作框架協議。據業內人士介紹,經濟圈不斷加速的“一體化”進程,必將給圈內百姓帶來一系列利好消息。
住房公積金: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
為方便百姓住房公積金的使用,圈內五市簽訂《住房公積金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合作框架協議》。按規定,圈內城市將支持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居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時,在現繳存地繳存不滿6個月的,繳存時間可根據原繳存地住房公積金出具的繳存證明合并計算。職工配偶在合肥經濟圈內異地正常繳存住房公積金的,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時應視同夫妻雙方均正常繳存確定貸款額度。此外,在經濟圈內,居民異地購房不僅可提取住房公積金,該框架協議還支持在就業地(繳存地)正常繳存、在戶籍所在地(貸款地)購買自住住房的居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
社會保障:醫保異地結算
為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圈內五市簽訂《社保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圈內居民有望享受醫保異地結算政策。為此,合肥經濟圈將研究和推進經濟圈內城市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的合作,實現異地住院即時結算。圈內城市有關部門將配合2015年新推出的安徽省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政策,建立勞動能力鑒定異地互助機制。在完善異地居住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協助認證機制的同時,助推失業保險無障礙跨地區領取。未來經濟圈內的失業人員可選擇在原用人單位失業保險繳費地或者本人戶籍所在地,辦理相關手續并領取失業保險待遇。
生態環保:攜手繪就藍天碧水
為讓百姓享受藍天碧水,在環境污染防治上,圈內五市簽訂《合肥經濟圈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合作框架協議》。在黃標車治理上,圈內各市將嚴查嚴管黃標車,通過黃標車數據共享,各市逐步實現黃標車跨市違規處罰,并設定統一的二手車轉戶準入標準,禁止黃標車相互轉籍。合肥市將在今年7月1日起實施市區黃標車全面禁行。此外,圈內還將共同推進環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創新環境保護機制,健全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在監控、預警、防范、懲治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各項標準和制度,積極推動生態產業、生態文化、生態人居等方面的試點工作。
擴大就業:共筑就業大平臺
為了不斷擴大就業,更好地實現圈內人才資源共享,五市簽訂《人才交流培訓合作框架協議》。按規定,圈內將建立人才需求信息聯合發布、人才招聘優先優惠服務等機制,聯合舉辦經濟圈城市高校應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6月下旬,圈內五市共同搭臺承辦“經濟圈五市人才招聘會”。招聘會規模為200家,提供不少于1200個招聘崗位。每市至少組織30家以上企事業單位,提供招聘崗位不少于300個。
快捷交通:合力建設立體新通道
為進一步方便圈內百姓出行,五市簽訂《交通基礎設施合作框架協議》。根據規定,經濟圈將探索開通合肥經濟圈城際公路快速客運系統,加快推動11條國省干道、3條高速公路以及引江濟淮調水路干線等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工作。據介紹,今后,除了合六葉高速外,合肥與六安間還將有一條新通道可供選擇。這條新建的合六南通道線路全長約65.7公里,預計今年合肥段完成全面通車。同時,圈內多市謀劃建設新合蚌路。該項目起自合肥北二環新蚌埠路,經肥東元疃、白龍、定遠吳圩、永康、鳳陽曹店,至蚌埠姜橋,全長約115公里。
會上,多位參會代表告訴記者,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和合肥躋身“長三角副中心”戰略的不斷實施,合肥經濟圈“一體化”進程必將不斷加速,惠民“清單”必將越拉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