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從百姓最直接受益的環衛難題入手
治臟,延伸擴面為民生
立夏時節,穿過一條條鄉村水泥路和綠意飛揚的田野,我們深入安成鎮村莊實地采訪。走過了黑泥、辛東、連崗,只見村容明顯整潔了,一片新氣象。最大的突破在于:這里實施了環衛作業市場化管理;招標引入了專業化保潔公司,專業環衛工天天打掃村莊衛生,四處設立垃圾桶,每日直收直運讓村里垃圾有出路……
這得益于田家庵區實施的城鄉環衛一體化工程,向村和社區延伸環境衛生保潔空間,實現了環衛專業化保潔城鄉全覆蓋。
政府助推這一把,很關鍵。田家庵區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啟動安成鎮環衛作業市場化試點,補基礎短板。政府重視農村環保,拿出129萬多元購買服務,服務安成14個村居總面積39.9平方公里,受益人口約3.6萬人。
“垃圾圍村”,一直是農村老大難問題。區環衛處按照“將政府資金投到實處”的工作思路,力推中標公司廈門開環保潔工程有限公司及鎮村打響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通過大量填埋和清理轉運垃圾,一步一步推進,一片一片解決,村容大大改觀。
如何真正做到機制化、常態化?從2月1日以來,該處對安成鎮環衛市場化工作進行日常嚴格考核,每日安排專人上路進村全面督查。從兩個月度的考核結果,就可略見一斑:保潔公司環衛市場化工作考核總得分,2月份僅62.74分,3月份就迅速上升到85.23分。
環衛作業市場化工作,一切向好的方向轉變,向專業化、正規化轉變。承包公司招聘了一名環衛管理經理人,強化駐點巡查,按照專業化流程推進問題解決,人員配置得到優化,設置配置逐漸合理。
變化,是明顯的。連崗村的村民陳多蘭滿意地說:“人活幾十歲,說實話吧,村里的衛生說好就是好!”
治臟,延伸擴面。田家庵區聚力源頭控制,系統管理,2014年累計投入環衛保潔1766萬元,是該區歷年來投入最多的一年。轄區309條小街小巷、160處居民垃圾收集點,被該區全部納入環衛統一保潔。生活垃圾桶裝車載清潔運輸試點凸顯實效。
治臟,落到實處。作為重中之重,區環衛處今年全力開展一系列整治活動,開展洞山東路綠化帶清理、開展水庫路周邊垃圾清理、開展淮河新城花市周邊清理等等。該區老舊小區整治啟動后,區環衛處集中力量,每日抽調20名環衛職工,先后進入百花園小區、舜耕小區(二期),已清理轉運垃圾9車約63噸。同時,對小區內危廁進行改造。目前華田社區3座公廁正進入申報程序,設計圖紙已完成。
扮靚美麗家園,承載了新期待。龍王溝水系是主城區兩條重要排洪水系之一。由于沿途單位、居民向溝內亂倒亂扔垃圾嚴重,致使河道受堵,淤積抬高,水面垃圾漂浮,特別是沿溝的上湖、趙圩、前鋒等城中村,垃圾亂象尤為嚴重。為確保汛期水道安全通暢,環衛處開始啟動清理龍王溝趙圩段水系垃圾,抽調60余名環衛工,租調挖掘機和鏟車等大型機械掏挖垃圾。機械無法到達的地方,人工便使用耙子、竹桿打撈水面漂浮物。環衛工還穿著皮褲站在水中直接清理。經過連續數天奮戰,已清除部分垃圾約1000立方米。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