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媒體看淮南 > 安徽日報:花鼓燈鑼點鼓聲傳新韻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態修復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日報:花鼓燈鑼點鼓聲傳新韻
【字體: 】 發布時間:2015/4/1 8:32:59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安徽日報2015年3月27日9版

  近日,淮南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走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淮南市潘集區夾溝鎮,感受當地原汁原味的花鼓燈藝術。花鼓燈是流傳在淮河兩岸民間的一種以舞蹈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藝術形式,有“淮畔幽蘭”的美譽——

  ■本報見習記者范孝東/文本報記者孫玉寶/圖

  淮南市是花鼓燈的發祥地之一,多年來,當地非常重視花鼓燈的文化藝術價值,并將之打造為城市的文化名片,以多種方式積極做好花鼓燈的“傳燈”工作。

  “燈窩子”里玩燈歡

  家住淮南市潘集區夾溝鎮的陸德貴最近有些忙,他負責的當地花鼓燈藝術團這幾天一直在排練節目。陸德貴告訴記者,這個月31號兒子結婚,下個月20號是當地的“農民文體節”。“兩場喜事都要請燈戲。在俺們夾溝,要是喜事沒有燈戲看,那就不熱鬧。”

  “燈戲”是沿淮百姓對花鼓燈的俗稱;ü臒粼诒憩F形式上以鏗鏘有力的鑼點鼓聲和演員即興發揮的唱詞、舞蹈為主,場面活潑喜慶,深受沿淮百姓的喜愛。當地人遇到結婚生子、開業建房這樣的喜事,一般都會請幾場花鼓燈節目來烘托氣氛,熱鬧熱鬧。

  陸德貴一直有個愿望,那就是將家鄉的花鼓燈藝人召集起來,組建一個藝術團。2014年,常年在外做生意的陸德貴回到夾溝鎮,成立了中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營就是花鼓燈演出!皧A溝鎮是遠近聞名的燈窩子,老百姓喜愛燈戲,會玩燈的人也多!睋懙沦F介紹,公司成立后很快打開了市場,跑遍了整個潘集區,甚至接到了不少來自鳳臺縣的演出邀請。

  夾溝鎮的花鼓燈之所以有名氣,在于這里曾經走出了一位花鼓燈藝術大師。著名的花鼓燈藝人、曾被評為第一批花鼓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考千就是夾溝鎮人,王考千藝名“一陣舞”,與鳳臺縣花鼓燈老藝人、藝名“一條線”的陳敬之齊名。1953年,王考千曾率團赴京表演花鼓燈,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2008年,文化部授予夾溝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這進一步激發了當地民眾表演花鼓燈的熱情。如今,走進潘集區,經常能聽見歡快的鑼鼓聲,看見穿紅戴彩的花鼓燈藝人!拌尮囊磺,煩惱憂愁立時消!标懙沦F如此形容花鼓燈帶給當地人的快樂。

  古藝凋零讓人憂

  隨著社會的發展,花鼓燈這項流傳在民間的古老藝術,近年來也面臨著藝人老齡化、新生代演員缺乏以及市場萎縮等問題。

  陸德貴希望自己對花鼓燈的熱愛能夠在孩子身上延續下去,為此,他早早訓練兒子表演花鼓燈,教他步法、翻筋斗和唱法,無奈兒子熱情不高,長大后就不愿意再學。“僅靠表演花鼓燈,根本無法謀生。”陸德貴告訴記者,花鼓燈在當地雖有一定市場,但收益有限。在他看來,花鼓燈正逐漸淪為農村中老年人自娛自樂的活動,外出表演也只是生產之余的副業,收入很低,年輕人不愿意學習,更不用說投入精力研究和傳承了。

  隨著王考千等老一輩藝人的去世,花鼓燈藝術大師逐漸凋零,年輕人不愿學習導致新生代藝人非常缺乏,許多老藝人的子女也都不愿意學習花鼓燈!盎ü臒羰敲耖g藝術,草根氣息濃厚,舞臺、道具等都比較簡單、粗糙,年輕人的認同感不高。”中國民俗學會會員、淮南師范學院中文與傳媒系副教授方川長期研究沿淮花鼓燈藝術,他認為花鼓燈的民間本位不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欣賞品味,難以吸引他們的注意。

  此外,觀眾的流失和市場的萎縮,也使花鼓燈藝術的發展存在一定困境。方川告訴記者,電視、電影、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使如今的青少年有機會接觸多種多樣的藝術、娛樂,新鮮的藝術形式對花鼓燈沖擊很大。

  “在農村,玩燈的都是老人,看燈也都是老人!标懙沦F對花鼓燈觀眾的流失也多有憂慮,“花鼓燈是祖輩傳了幾百年的藝術,不能就讓它這么無聲無息地消失。”

  多方聚力謀“傳燈”

  今年兩會期間,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問題引來了不少人大代表和文藝界政協委員的關注,他們紛紛建言獻策,希望人們認識到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的價值與意義,積極做好保護和傳承工作。

  作為花鼓燈藝術發祥地之一的淮南市,近年來非常重視花鼓燈的文化和藝術價值,為了保護、傳承這項古老的藝術,淮南市積極發掘整理花鼓燈舊劇目、培養傳承人、組織編創新劇目,并出臺了花鼓燈保護傳承的專項條例。

  早在2001年6月,淮南市就出臺了《淮南市保護和發展花鼓燈藝術條例》,為當地花鼓燈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奠定了基礎。2006年,淮南市以鳳臺縣為花鼓燈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基地,聯合蚌埠市和阜陽市潁上縣將花鼓燈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成功獲批。成功申遺后,淮南市積極培養花鼓燈傳承人。2009年,鳳臺縣花鼓燈藝術職業中專學校經批準升格為安徽省花鼓燈藝術中專學校,該校是目前全國唯一以花鼓燈藝術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舞蹈學校。自學校開辦以來,多次邀請國家級、省級20余名專家來校指導、教學及研討,培養了一批花鼓燈專業中青年教師,為社會輸送2000余名藝術人才。同時,鳳臺縣還組建了省花鼓燈藝術團,該團成立后,創編了《夢在鼓鄉》《敲這幫鼓架子》《千里長淮一條線》等花鼓燈新劇目,將花鼓燈搬上舞臺,并多次赴國外演出,提高了花鼓燈藝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目前在淮南,除了專業的學院和藝術團體在研習、傳承花鼓燈之外,不少民間團體也在對花鼓燈藝術進行革新,促進其傳承。陸德貴負責的中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代表,為了讓古老的花鼓燈藝術煥發新的活力,陸德貴自己創作了許多新的唱詞,以適應人們當下的審美需求!芭f曲新詞,既能保持花鼓燈原有的藝術韻味,又能賦予其新的元素,從而讓花鼓燈更好地發展下去。”陸德貴說。

  “無論是學院派還是民間派,傳承花鼓燈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狈酱ū硎荆瑸榱烁玫卮龠M花鼓燈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政府還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茨鲜薪陙硪苍谂⒒ü臒羲囆g打造為城市文化名片,積極擴大花鼓燈的社會和市場影響力,促進其健康發展。

  傳統花鼓燈表演。經過創新的花鼓燈,表演形式更加豐富。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兄x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县| 威远县| 安化县| 遂溪县| 张家界市| 丹江口市| 江门市| 禹城市| 禄劝| 古蔺县| 宁国市| 永济市| 揭东县| 台州市| 五台县| 庆城县| 玉龙| 华宁县| 福安市| 泰宁县| 定日县| 崇义县| 辽宁省| 易门县| 穆棱市| 宜昌市| 长宁区| 张家口市| 海盐县| 茶陵县| 和田县| 北碚区| 土默特右旗| 阳新县| 富裕县| 汉中市| 余江县| 南通市| 松桃| 罗田县|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