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2015年4月5日
記者吳蘭
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中國經濟發展在“三期疊加”的綜合效應下,已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發展的條件和環境正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靠拼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轉方式調結構、培育新增長動力的任務更加艱巨而緊迫。
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中國能源之都”淮南經濟發展的路子怎么走?淮南市委書記沈強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總結凝練為“一二三五”發展戰略,即圍繞“一個目標”,實施“雙輪驅動”,加快“三化進程”,實現“五個發展”,奮力打造淮南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升級版。
淮南,位于長江三角洲腹地,1950年依礦建市,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稱,被譽為“中國能源之都”,是全國六大煤電基地之一,安徽重要的工業城市,該市建成了以煤、電、化為支柱,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是一座因煤而建、而興的典型資源型城市。
——“一個目標”,就是在安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4年,淮南GDP、財政收入等經濟指標下滑。沈強認為,不因經濟指標一時下滑而唱衰自己,不因發展出現一些困難而裹足不前;茨腺Y源稟賦和人均指標在安徽有靠前的優勢,要在轉型中開拓前進,努力在安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雙輪驅動”,就是做精做優煤電化產業鏈,做大做強非煤產業群。
沈強說,淮南曾一煤獨大,但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淮南一方面大力推動煤電化產業向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循環型、生態環保型、安全保障型轉變,拉長產業鏈條,做到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醫藥、光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文化旅游、勞動密集型等產業,形成煤電化產業鏈頂天立地、非煤產業群鋪天蓋地的多元支撐格局。
——“三化進程”,就是加快產城融合化、城鄉一體化、合淮同城化進程。
沈強說,把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結合起來,加快淮河以北煤化工產業園等園區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推動道路、通信、交通、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實現“五個發展”,就是實現轉型發展、開放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廉潔發展。
沈強認為,非煤產業是淮南的未來和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淮南將用15年到20年的時間實現徹底轉型,并重點瞄準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港澳臺等區域,強力招商引資,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沈強說,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的建設,淮南憑借良好的區位條件、交通優勢和資源稟賦,承接產業轉移有近水樓臺、左右逢源之利。他認為,淮南作為資源型城市,在煤電產業發展遭遇瓶頸之時,要想突破困境,必須在轉型發展上做足文章,乘著國家政策的東風,全域招商,吸引各類投資,把淮南的非煤產業做大做強。
沈強說,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淮南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必須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化廉政風險防控,加強對“一把手”行使權力的監督,著力在干部選拔任用、行政權力制約、公共資源交易等方面立制度、建平臺、定規矩。要持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貪必肅,重點查辦土地、交通、民生工程和農村基層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