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2015年2月7日4版
整合同城資源
搭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共享平臺
——記淮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城聯盟
“淮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城聯盟”是由安徽理工大學、淮南聯合大學、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現代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和淮南師范學院等六所高校組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同盟。從高校性質看,既是普通本科院校與高職高專的聯合,又是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的聯合;從組織形式看,走出結對幫扶、雙向互動的小范圍,實現同城聯動,具有可操作性和創新性。
2008年9月,安徽省教育部門下發《關于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手拉手”共建機制的通知》。為認真貫徹落實此文件精神,2009年6月,淮南師范學院首倡并牽頭組織淮南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手拉手”教學研討會,旨在通過搭建一個學習、交流、培訓、提高的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這一倡議得到了在淮高校的積極響應。2010年6月,研討會更名為“淮南高校思政理論課同城聯盟”,2011年以此名稱申報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工程項目并獲批立項建設。
“同城聯盟”的目標是“同城牽手、互幫共助、合惠多贏、共同提高”,圍繞這一共同目標,幾年來已經建立一個機構、運行三個機制、推進五項建設。
一個機構成立“同城聯盟”教學指導委員會,各校分管領導為主任委員,黨委宣傳部部長為副主任委員;設立“同城聯盟”秘書處,淮南師范學院思政部主任為秘書長,其他各校思政部主任為副秘書長,秘書處設在淮南師范學院,負責“同城聯盟”活動的策劃、組織、協調等方面的日常工作。
三個機制一是聯盟運作輪值機制。除聯盟秘書處負責聯盟日常工作外,同城高校每年有一個學校作為承辦活動單位,牽頭舉辦同城范圍的交流、研討會。二是聯盟成員“手拉手”幫扶機制。在一年有若干次同城六校范圍的活動之外,還可以舉辦“一對一”的有針對性的教學交流活動。三是聯盟成員信息交流資源共享機制。通過QQ群、手機等保持經常性的聯系,一校有有關重要活動、優質資源,主動邀請其他學校共享。
五項建設加強課程建設,實現課程“精品”化、課堂“精彩”化、教學內容特色化、實踐教學本土化。
課程“精品”化,就是整合淮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礎資源,通過“互幫共助”,從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教輔、教學管理等方面建設高質量、示范性課程,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優質資源。課堂“精彩”化,就是在淮南高校各自遴選出“精彩一課”的基礎上,通過校際的再次遴選,進一步錘煉教學基本環節和基本內容,推進教學工作,提升教學水平。教學內容特色化,就是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一本多綱”原則,在緊扣教材主體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安徽省情及淮南市情,增添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內容,增強其鮮活力。實踐教學本土化,充分利用淮南本土資源,共享各校已經建立的實踐教學基地,聯合建立新的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同城聯盟,實現優勢互補。
加強師資建設,實現教師培訓長效化,教學組織團隊化。
教師培訓長效化,就是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市外專家與市內專家相結合、教材內容與教材外相結合的培訓,讓教師及時掌握教學新內容、新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水平。教學組織團隊化,就是以課程為單位,按照教師的專業背景和教學研究方向,組建校際教學團隊,發揮集體優勢;以學校為單位,每校各抽出一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且具有影響力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顧學科和課程布局的合理性,組成團隊,對全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教學督導。
加強學科建設,實現校級重點學科全城覆蓋。
發揮各校優勢,努力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六個二級學科建設實現同城覆蓋,并力爭在一些基礎較好的學校,完成省級重點學科的立項建設工作;通過跨校聯合申報教學與科研項目,實現重大課題的聯合攻關。
加強教學研究,開展教學觀摩、教學研討、教學調查。
通過每學期舉辦同城校際教學觀摩與聽課活動,及時總結主講教師的授課內容與教學特色,提升本校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舉行教學研討會,研討新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并在部分高校試點,或在全城推廣。教學研討成果結集成冊。開展同城教學調查,在學生層面,就其共同關心的問題,分別在課前、課中和課后舉行,以了解學生的需求;在教師層面,了解教師教學中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以作進一步改進。
加強共享平臺建設,開辦同城聯盟講堂、建設同城聯盟網站、編輯同城聯盟簡報,實現學術、教學的資源與信息同城共享。
通過以上建設,創新“手拉手”共建機制,整合了淮南高校思政課教學科研資源,加強了淮南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互助與交流,特別是青年教師在更大范圍的校際“聯動”中成長迅速,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以淮南同城六校為例,安徽省高校107所,其中本科33所,淮南高校6所,其中本科2所,在全省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評比中,全省36項,淮南高校有9項;在全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評比中,全省24人,淮南高校有4人。在2013年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比賽中,淮南高校有兩人獲得一等獎;在2013年長三角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比賽中,淮南高校有兩人分獲一等獎、二等獎。
同城聯盟是跨校的區域合作,可以說是協同創新。之所以能夠協同起來,一是安徽省教育部門及其思政部門的政策支持、積極扶持;二是淮南高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特別是秘書處所在單位的淮南師范學院給予了特別的呵護;三是思政理論課有別于其他課程,其共性多、可比性強,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有共同的課程、共同的教材、共同的話題、共同的目標追求;四是各校教師在更大范圍的平臺上得到了鍛煉、共享了資源、收獲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