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田家庵區和市城鄉建設委等多個市區部門持續2個多月的改造和整治,位于田家庵區龍湖南路的柏園新村和柏園北村兩個老舊小區,一掃往昔的破敗臟亂,舊貌換新顏。這里的居民說,黨委、政府解決了他們家門口的難題,為他們做了一件大好事。
1月23日,市委書記沈強在全市老舊小區改造現場會上強調:要圍繞群眾期盼,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實際生活問題,切實把老百姓家門口的事情辦好,使老舊小區中的群眾從“憂居”邁向“宜居”。柏園新村和柏園北村的群眾都清晰地記得,這兩個老舊小區能有今日之變,發端于沈強書記到任不久后的一次調研,當時,這兩個老舊小區的臟亂差狀況“不忍目睹、令人汗顏”。更為重要的還在于,不獨柏園新村和柏園北村,全市老舊小區改造現場會作出一個十分明確而清晰的決定:全面啟動全市老舊小區改造。這意味著,假以時日、經過努力,全市范圍與柏園新村、柏園北村“前身”類似的老舊小區的居民,都將迎來舒適體面的居住環境!在羊年春節到來之前,這恐怕是所有居住在老舊小區的老百姓最喜歡聽到的“福音”。
顯然,作出這樣一個決定,要冒一定“風險”。因為,現實中,投入這么大的精力、財力,下這么大力氣、費這么大功夫改造全市老舊小區,也許不如抓幾個大項目、修幾條大馬路、建幾棟高樓大廈那樣顯得政績突出;同樣,這些專注于城市基礎設施中不起眼的“里子”工程,上級和領導也可能看不見。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老百姓看得見,老百姓會在心里記得牢。
說到底,還是如何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問題。如果群眾生活在晴天一身灰、雨天就積水、垃圾滿地堆的老舊小區,怎么能感受到生活幸福?群眾對黨委、政府能滿意嗎?又怎么能讓老百姓沒有怨言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一定要正確處理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的關系,一手抓改善民生,一手抓經濟發展,兩手并重、均衡用力,心中始終裝著百姓,懷揣對群眾的滿腔熱忱,多做雪中送炭的民生實事,少做“錦上添花”的閑事,決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全市老舊小區很多,改造整治也很難一夜之間完成,但重要的是這項工程已經啟動、且已擺上突出日程,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全面完成改造的這一天為時可待。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講,柏園新村和柏園北村的改造整治,是一個導向,更是一個示范,也是一個“樣本”。
時值歲末年初,到了群眾表達訴求和關切的集中時段。我們要始終做到“心中有民”,滿腔熱忱、扎扎實實,把包括老舊小區改造在內的老百姓“家門口的事情”辦實。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事情”,是我們交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回頭看”的一份最優答卷,更是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最佳形式。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