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15年1月14日6版頭條
■本報見習記者范孝東
近日,在淮南市潘集區賀疃鎮文化廣場上,一場小馬燈傳統劇目《穆桂英掛帥》讓張慶芳欣賞不已。
“小馬燈是賀疃當地優秀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深受百姓喜愛。這次能近距離接觸小馬燈,機會實在難得。”張慶芳是淮南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這次是在協會的組織下來到賀疃,與眾多民間文藝家開展基層采風活動。
賀疃鎮北與蒙城縣、懷遠縣相接,西與鳳臺縣毗鄰,素有“雞鳴聞三縣”之稱。小馬燈作為賀疃傳統的本土文化,名聲早已遠超三縣,蜚聲國內。2014年大年初五,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特色民俗迎新春”欄目,就詳細報道過賀疃小馬燈。
舞臺上,60多歲的演員倪奇中騰挪跳躍,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精氣神十足。臺下觀眾看到精彩處,報以熱烈的掌聲與喝彩。淮南市民間文藝家趙立新也被眼前熱鬧的場面所打動:“小馬燈傳承久遠仍極具活力,其旺盛的生命力正是來自民間。我們當今的文藝工作者,需要學習的就是這一點。”賀疃鎮黨委書記曹秀莉告訴記者,每到農閑和春節,當地百姓都會表演小馬燈。為了方便群眾表演,鎮里成立了小馬燈戲團,專門修建了文化廣場,讓各村的馬燈高手齊聚表演。
最讓民間文藝家們感興趣的,是小馬燈藝人的創作能力:他們在傳統的曲藝基礎上推陳出新,生動表現出新時期農村的新風貌。倪奇中唱上個世紀的大包干:“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糧食大增產,穿上了新衣服,吃上了大米飯。”他又唱到當下農村的新氣象:“吃飯講營養,穿衣講式樣,住的小樓房,汽車開進莊,家家能上網,戶戶奔小康。”
“對生活熱愛,對勞動熱情,老百姓才能唱出這樣發自肺腑的歌聲。群眾與生活是文藝作品的源頭活水,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張慶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