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報2014年12月29日11版
本報訊今年1-11月份,淮南礦業集團累計新申報專利166件,其中發明專利56件,實用新型專利110件;授權專利168件,其中發明專利30件,實用新型專利168件。成功新申報并獲得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數量位居省屬企業前列,這僅僅是淮南礦業集團技術創新能力的一個側面。
近年來,作為國家第四批創新型試點企業的淮南礦業集團始終堅持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從體制和機制入手,搭建并完善總工程師負總責、副總工程師分專業負責的技術管理和創新體系,緊緊圍繞企業在瓦斯綜合治理、深井災害預防與控制、生態保護等技術難題組建科研攻關小組,課題實行項目負責制,定時間節點,落實到人頭,每兩年舉辦科技創新大會,建立對項目責任人和創新成果獲得者與職務晉升、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等掛鉤制度,構建能充分調動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創新積極性的薪酬體系,評選專業技術拔尖和高技能拔尖人才,每月給予技術津貼,確保分配向有創新成果的關鍵崗位和高素質人才傾斜,較好地激發技術人員創新的熱情。近年來,淮南礦業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有效專利600余件。連續29屆開展“五小”成果創新活動,發布各類創新成果1000多項。
瓦斯治理是世界性難題;茨系V業懷著“瓦斯事故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信念,堅定不移實施理念、制度、技術、管理創新,痛下決心治瓦斯,探索出了一條高瓦斯礦區瓦斯治理的新路子。至今已連續17年杜絕了瓦斯爆炸事故,瓦斯超限次數由每年上千次降至目前的10次以內,國家先后兩次在淮南召開全國煤礦瓦斯防治現場會,成為全國煤礦瓦斯治理的典范;茨系V業研發的“沿空留巷Y型通風采空區頂板卸壓瓦斯抽采的方法”繼獲得第15屆中國專利金獎后,2014年5月,淮南礦業集團瓦斯綜合治理與利用項目榮獲第三屆中國工業大獎,填補了安徽省再次項目上的空白。不僅如此,淮南礦業先后承辦了4次煤礦瓦斯治理國際會議,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煤層氣技術委員會主席單位、能源行業煤礦瓦斯治理與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席、秘書處單位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為我國煤炭行業在國際上贏得一席之地。
持續不斷地創新不僅解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題,淮南礦業集團已在全國率先建成了億噸級煤電基地,提升了企業對外影響力,國家先后批準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深部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煤炭開采工程技術研究院等四個國家級研發平臺落戶淮南礦業,在全國煤炭企業獨一無二。技術創新還助推企業成功地走出去,自2006年至今,淮南礦業集團在全國設立16個項目部開展瓦斯治理技術服務,瓦斯綜合治理為主的技術服務已由單一的賣技術拓展為駐點服務、咨詢評估、培訓交流、裝備制造、煤礦托管等多種業態,成功地發展壯大為企業的一個新興產業。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1.39億元,今年1-11月份,技術服務產業持續穩定發展。
在當前煤炭市場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淮南礦業集團從技術創新源頭入手,堅持“有利于安全生產、有利于減人提效、有利于減輕職工勞動強度”的原則,發揮技術創新對企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大力推進“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專業化”“四化”融合,推動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安全集約高效。日前,淮南礦業集團接連下發關于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每年拿出3000-5000萬元作為技術創新基金,支持基層單位開展自主創新,持續推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采掘不止,創新不息;茨系V業擁有75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和大批技術工人,其中煤礦主體專業3800人。這是任何一所大學或科研機構都無法比擬的優勢,我們高度珍視這筆寶貴財富,將進一步充分發揮潛在的技術創新潛能,始終確保企業技術創新在行業扥領跑地位!被茨系V業集團有關負責人說。
(王寶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