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14年11月9日1版
本報訊(記者孫玉寶通訊員荊燦紅)園區施工現場,六七臺樁機同時隆隆作業,日供水能力46萬噸的取水設施和10千米一期路網已經建成,二期路網正在建設;6×1000噸泊位碼頭建設加快,園區污水處理廠、鐵路專用線等有序推進……近日,記者來到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看到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是淮南延伸煤炭產業鏈,推進煤化一體化發展,建設新型煤化工基地的戰略支撐。在淮南的產業結構中,煤電工業比重達到80%以上。煤電工業的一枝獨秀,恰恰反映了該市工業經濟對煤電工業的過度依賴。為改變這一狀況,促進資源型城市結構調整、轉型發展,該市在發展煤電工業的同時,充分發揮資源、區位、技術和人才優勢,大力發展以潔凈煤技術為支撐的新型煤化工產業,積極培育精細化工,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發展。國務院批準實施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明確重點推進淮南重化工業發展,建成全國重要的煤電化基地。
今年4月,《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總體發展規劃》獲省政府批復。重點發展煤基石化產品、替代燃料產品、高端化工產品、基礎化工產品四大板塊,形成完整的新型煤化工產業體系。
規劃建設的66個產業類項目累計總投資2113億元,產品年總生產能力達到1630萬噸。目前,園區內由中石化和皖北煤電共同組建的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初步測算,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重點發展的四大產品板塊的66個產業項目,如聚乙烯、乙二醇等項目投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1300億元。在此基礎上再延伸產業鏈,深加工到管材、薄膜、化纖和化工新材料,能形成4000億元的生產規模,相當于再造一個新淮南;再加上與之配套服務的第三產業,可望形成萬億元產業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