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負米、孝感動天、臥冰求鯉,一個個經典故事傳播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一頓飯、忙半年。”“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一句句警世格言讓人感悟萬千。
創業致富帶頭人、文明十星戶、 好媳婦好婆婆、光榮榜,文化墻上的真人寫照催人奮進。
近日,記者來到孤堆回族鄉孤堆村采訪,村口玉蘭大道兩側的文化墻讓人耳目一新。
孤堆回族鄉孤堆村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說:“為進一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營造實踐活動的濃厚氛圍,我們村以‘踐行群眾路線,突出孤堆特色’為主要內容,在入村口玉蘭大道兩側打造了長200米的文化墻,使之成為了傳播文明的‘露天課堂’和孤堆村群眾路線宣傳的陣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孤堆村文化墻共有22個板塊,圍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孤堆村采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漫畫、順口溜、三字經等形式,把農村墻壁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有效載體和傳播“窗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大意義、典型教育的宣傳、“三嚴三實”、創業致富帶頭人、文明十星戶、“好媳婦好婆婆”等內容融入到了22個板塊中,使全體黨員和村民在愉悅身心的同時,無形中受到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熏陶和感染,促使其自覺成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倡導者、實踐者和傳播者。同時,作為傳播文明的“露天課堂”,文化墻有力提升了村民的整體素質,達到了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宣傳效果。
(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