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7月2日電(記者 王正忠 楊玉華)“過去收糧賣小販,如今收糧存糧行。”正值夏糧收購期間,與以往急著賣糧不同,今年安徽鳳臺縣的不少農民卻選擇把糧食存到“銀行”賺利息。
“去年把小麥存到糧行時才1.17元一斤,今年取糧時就漲到了1.24元一斤,半年多時間就漲了7分多錢呢。”鳳臺縣大興集鄉村民王建永算起“存糧賬”,算盤打得噼啪響。這不,去年嘗到甜頭的他,今年麥收剛結束,就拉來了一車近兩萬斤的小麥要存糧。
“俺今年種了50畝地收了約7萬斤糧,打算全拉到糧食銀行來存著,等需要錢時俺再來取。”王建永告訴記者。
王建永所說的糧食銀行是去年鳳臺縣開始進行的一種農村金融新探索。鳳臺縣縣長袁祖懷介紹說,糧食銀行并非是嚴格意義上的銀行,只是一種形象的稱呼。由鳳臺縣鳳禾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是一家由政府主導管理、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政策性、服務性、惠民性糧食經營運作市場主體。“農民將糧食存入糧食銀行,糧食銀行為其免費保管并支付利息。”
在鳳臺縣經濟開發區的糧食銀行,記者看到這里有著與銀行相似的營業柜面,供存糧農民辦理存取業務。但與普通銀行不同,在糧食銀行的后面是一個標準的糧食倉庫,一輛輛運糧車過磅、傳送入庫,絡繹不絕。
直接負責糧食銀行運行發展的鳳臺縣糧食局局長兼金融辦主任劉松介紹,糧食銀行與一般銀行的區別在于,糧行存入的是糧食,不是現金。“存糧可取錢,取錢即售糧。”糧行采取市場化運作,吸收農民手中余糧“儲蓄”,儲戶可憑存糧折(卡),取回原糧,兌換生產生活用品,也可持卡消費,提取現金,還可以存糧折做抵質押憑證,為自己或他人作擔保,從商業銀行貸款。
“過去小麥收上來,存沒地方存,賣舍不得賣。有了糧食銀行解決了俺們大難題。”鳳臺縣鳳凰鎮高皇村主任高華春說,現在農村晾曬場地少,特別是對一些種植規模大的家庭農場、種糧大戶來說,收獲糧食的存放是大難題,往往不得不在地頭就賣掉。而這時候的價格往往是最低的。
“糧食銀行讓農民能把糧食當錢存,解決了存糧難的問題,還付農民存糧利息,增加了農民收入。”高華春估算,光他們村,如今就有幾十戶村民把家中的余糧都存到了糧食銀行。
存糧有收益,貸糧也有需求。記者在鳳臺縣糧食銀行采訪看到,糧食銀行受益的不只是農戶,在采訪中,記者碰到了鳳臺縣友誼糧食加工企業的老板侯杰,他打算來糧行購買些原糧。侯杰告訴記者,他的加工企業每月需要約1000萬斤糧食,但自己倉容只有600萬斤。每到年底加工旺季就得到外地買糧,甚至遭遇“買糧難”,自從家門口開了糧食銀行,他們可以隨時來“貸糧”。
“我們以企業資產抵押貸糧食,到期還款付息。”侯杰說,這種操作不僅能減少加工企業的資金周轉,而且存取及時,裝車運輸成本都很低。
自6月初夏糧上市以來,鳳臺縣糧食銀行已經累計收到存糧3000余噸。糧行還吸引了許多外地種糧大戶的關注,希望來存糧。不過袁祖懷表示,目前鳳臺糧行僅限于本縣經營,暫不接收外地存貸糧食。未來鳳臺縣糧食銀行還將立足本地不斷增強服務能力,轉變“等農戶送糧”為登門收糧、上門辦折,同時統籌縣糧食、農委、供銷社、商務局、農行等部門資源,共同構建糧食銀行服務網絡體系,實現農戶存糧縣內通存、通兌、通取。同時嚴格防范糧行經營風險,防范一些糧販鉆空炒作或因價格波動集中擠兌,確保糧食銀行平穩運行,探索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