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2014年7月5日3版
抽取造血干細胞前,張寶在北京一醫院打動員劑。(資料圖片)
(記者陳瑞 張安浩)“2008年,中國骨髓捐獻志愿者張寶與韓國患者配型成功后遭遇了車禍,但他住院治療康復后,繼續為這位韓國患者捐獻了骨髓。這位中國志愿者說:‘人生禍福難料,人家現在大難臨頭了,幫點忙真不算什么。’迄今為止,中國志愿者共進行跨國捐獻骨髓156例,其中為韓國患者捐獻骨髓45例,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這樣的生動事例不勝枚舉,都是中韓兩國人民友誼的真實寫照。我們兩國人民要共同努力,更多分享喜悅,更多分擔困難,更好書寫友誼地久天長的新詩篇。”——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節選)
7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發表演講時,用中國志愿者張寶為韓國患者捐獻骨髓的生動事例,強調中韓兩國人民血濃于水的深厚友誼。這位被習主席盛贊的志愿者張寶,是我省淮南市人。昨天,記者第一時間與張寶取得了聯系,他說,被主席惦記非常榮幸,以后還會繼續幫助需要的人,不分國界。
張寶出生于1981年,2000年考上武漢船舶技術學院。一個周末,他獨自上街玩,看到街頭有一輛獻血車,就上前獻了400毫升血。此后,張寶每半年都要獻一次血。
2003年,張寶畢業后,留在武漢一家房產公司做策劃與銷售。繁忙的工作期間,他獻血的習慣仍然堅持了下來。2005年的一次獻血中,他填寫了一份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申請表,希望在今后能有機會挽救白血病患者。
2008年,張寶從武漢回到老家淮南,在親戚開的一家建筑公司上班。8月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中華骨髓庫打來電話,說一名白血病患者與他初步配型成功,問他是否愿意捐獻骨髓。聽到這個消息,張寶非常高興,想著自己終于可以救人一命,他還沒來及和家人商量,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按相關規定,捐獻者與受捐者的信息都是保密的,張寶去武漢抽血配型時,也只知道對方是位韓國人,70年出生的,已患病6年。但張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配型成功后,間隔很久都沒有人再聯系他。2009年3月的一天,他開車外出辦事時,與一輛中巴車發生碰撞受了重傷,造成顱內、胸腔積水,手骨、胸骨及肋骨骨裂,在醫院治療了1個多月。
雖然受了重傷,張寶仍沒有動搖捐獻骨髓的念頭,而且更堅定了。2009年11月,中華骨髓庫的工作人員再次與他取得聯系時,韓國患者病情已經危重,張寶決定立即為其捐獻骨髓。
2010年1月,張寶來到北京一家醫院進行造血干細胞提取。由于距韓國患者路途遙遠,為留夠損耗量,一般打3天即可的動員劑,張寶要打5天。2010年1月11日,張寶完成捐獻,寶貴的造血干細胞由韓國方面工作人員帶回國輸給患者。
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張寶已經得知自己被習主席在演講中提到,他告訴本報記者,現在的心情是“感覺榮幸,又非常激動”。談到將來,張寶說除了好好工作以外,以后還會繼續幫助需要的人,不分國界。
對話
記者:你現在知道那位韓國患者的情況嗎?
張寶:按捐獻規定,我們之間的信息是不能知道的,他現在的身體恢復得如何不清楚,但我希望是他的身體早已康復。
記者:你現在想不想見見你救的這位患者?
張寶:有機會當然想見見,這是我們之間的緣分。
記者:你知不知道習主席在韓國的演講中提到了你捐獻骨髓救這位韓國患者的事?
張寶:知道,但很意外,沒想到習主席在韓國的演講中提到這事。我只是一個平常百姓,主席出訪韓國的大事里提到我,這個真不敢想,現在感覺非常榮幸,心里特別激動,我還沒有把這事告訴家人。
記者:對于將來你有什么打算?
張寶:在親戚開的一家建筑公司里上班,總感覺知識不夠用,正在看書“充電”準備考試。
記者:還會繼續做好事嗎?
張寶:人生禍福難料,別人遇難,幫點忙不算什么,以后還會繼續幫助需要的人,不分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