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14年7月3日10版
6月30日,記者走進鳳臺縣新集鎮大莊村,只見鄉村水泥路縱橫有序,盞盞太陽能路燈沿路而立,健身廣場上一派生機勃勃。
正在健身的老黨員李明武說:“這里以前遍地是雜草,我連做夢都不敢想,眼下變成休閑娛樂廣場,有了健身器材,鍛煉很方便。”村民李明飛告訴記者,大莊村3100多人,是全鎮規模較大的一個行政村,也是全縣黨員人數最多的村,村黨總支下轄3個黨支部,有黨員108人。大莊村以小麥、水稻傳統種植為主,生產方式落后,生活來源單一,村民盼發展、想致富的念頭很強烈。“前兩年,不比其他村的水泥渠,大莊還是傳統的土渠,一畝地放滿水得四五個小時。”李明飛說。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該村歷屆選舉,因為各種問題,選不出一個好班子。兩委班子配備不健全,工作基本處于癱瘓狀態。據大莊村黨總支委員李守明透露,以前開會得發“與會補助”,有時連會也開不起來,村里事沒人問,大家都在“踢皮球”,群眾對干部有不少怨言。
“剛開始一籌莫展,工作千頭萬緒,十分不適應。”兩年前來到這里的第一書記李會玉說,由于從未涉足,對村里的工作不熟悉。上任之后,李會玉與村兩委干部促膝談心,理順了黨員干部的思想,漸漸把班子擰成一股繩。
從此,村總支和各支部全體成員開始入戶走訪,了解群眾所期所盼,梳理出120多項亟待解決的問題,想思路、找對策,逐一處理。沒有路燈,就安裝路燈;水渠年久失修,就重建水渠;沒有文化廣場,就下大力氣建設……在新的兩委班子帶領下,一項項村民期盼已久的工作次第展開。支部委員李守明話語中帶著剛毅:“村里辦每一件事、每一筆開支,都邀請村民代表開會商量,參與監督,并張榜公開村務、財務,陽光透明,保證了群眾知情與參與權。”
兩年來,在群眾的熱情參與下,村兩委班子的努力有了收獲,“泥水路”變成了“水泥路”,土渠被5000多米長的標準化水泥渠取代,休閑場所、農家書屋等文化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當年村民盼望的“幸福夢”終于圓了。
“現在村里的黨員會、代表會,場場爆滿,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大有提高。”老黨員章臣俊說。最近又逢村兩委換屆,大莊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鞏固和加強,兩委班子成員增強了服務意識,干事創業熱情高漲,堅持帶動群眾致富發家。(柳文徐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