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麥穗顆顆飽滿,多贊!俺家麥子畝產900多斤,比往年增收不少。”5月28日,記者走進沿淮優質小麥主產地的淮南市潘集區,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金色麥浪里馳騁。張士陸是潘集區平圩鎮李橋村的一位農民,今年他家種了12畝小麥,今天正式開鐮收割。“往年這個時候還沒有夏收呢,今年收獲早,端午就能收完。”張士陸一抹額上豆大的汗珠,笑著說。
不一會兒,聯合收割機停在了田頭,張士陸急忙把農用拖拉機開到收割機旁,打開出糧口,“嘩”地一聲,麥粒一瀉而下,張士陸手腳并用,把小麥裝均勻,載了滿滿一車。他直起身來說:“俺家今年多種了3畝,有農技人員的指導,杜絕病蟲害,豐收有了保障,萬把斤沒問題。”
俗語說:小滿不滿,麥有一險。正在田間指導的農技人員劉洪告訴記者,小滿剛過,區農林局的科技人員就紛紛走村入戶,推行小麥總體防治技術,以防治赤霉病、穗蚜為重點,結合防病、治蟲、增施葉面肥,開展“一噴三防”,讓小麥度過成熟的關鍵期。
“今年我區小麥播種面積38萬畝,平均單產可達437公斤以上,高產核心示范片有望達到550公斤,總產預計為16.6萬噸,比去年增加0.7萬噸,無論單產還是總產均創歷史新高,實現十一連增。”潘集區農林局局長宗衛東說,夏糧豐產來之不易,去年冬天氣溫持續偏高,導致部分小麥早發旺長,早春氣溫偏低,小麥抽穗揚花期遭遇連陰雨,區農林局先后組織多名農技專家赴一線指導,區政府先后召開小麥赤霉病防治現場動員會,并利用省、區財政資金統一采購多菌靈藥,全覆蓋施藥1至2次,為奪取夏糧穩產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宗衛東介紹,“三夏”時間緊、任務重,潘集區今年新增500多萬元的農機資金投入,確保近3000臺的大型聯合收割機加入到“三夏會戰”中,爭取在6月3日前完成全部收割。
“春爭日、夏爭糧,病蟲草害需提防。”正在秧田指導施肥的劉洪深諳農業諺語的科學之道,他說,夏季是病蟲害的高峰期,潘集在做好夏收的同時,另派100多名農業技術骨干深入基層,分片包干、駐點指導,平均每個農技人員負責10戶,到田頭主抓水稻秧苗護理和病蟲害的防治。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潘集今年夏種面積達45萬畝,其中水稻36萬畝,區直有關部門和各鄉鎮正加快進度,大力推廣機插秧、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的統防統治等關鍵技術,確保秧苗于6月25日前保質保量栽插完畢。
(轉載自《安徽日報》6月2日頭版)
(安徽日報記者 孫玉寶 見習記者 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