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14年5月14日7版
■本報記者吳量亮
價格成本倒掛虧損加劇
“西部或國外進口的煤炭,加上運費后的到廠價,比本地煤還要便宜。”近日,記者在產煤大市淮南采訪時,某電廠燃料采購部負責人坦言,公司要追求利潤,選擇外煤是理性的決定,可以保證效益最大化。采購外來煤而非本地煤,這在當地已并非是一家電廠的選擇。我省煤炭行業面臨的嚴峻形勢,由此可見一斑。
2011年下半年,國內煤炭市場進入弱市。2012年以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煤炭下游需求受到較大影響。同時,國內煤炭企業產能的大量釋放及海運煤進口規模的增加提升了煤炭的供給規模,國內煤炭市場供需情況出現逆轉,煤炭價格大幅下跌,我省煤炭產業開始受到巨大沖擊。去年,全省煤炭行業凈虧損35.9億元,同比減利108.8億元,成為我省頭號虧損行業,也是唯一一個虧損超過10億元的行業。今年以來,全國煤價持續走低,目前,煤炭行業的重要參考標桿——秦皇島5000大卡動力煤價格為每噸450元至460元,同比下降80元,比年初下降了130元,已低于我省煤炭行業開采成本。
“不像內蒙古等西部地區多露天煤礦,我省煤礦礦井都是深井,開采難度大,生產成本高,價格與成本已出現倒掛。”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四大礦業集團煤礦平均開采深度達到710米,比全國平均水平深210米,皖煤由于安全等方面的投入大,遠高于西部煤炭的到廠價格。據了解,目前,我省主要煤炭企業每開采1噸煤炭虧損達40元至60元。
“不開采,是等死;開采,是找死。”有業內人士用這句話形容煤炭企業當前面臨的無奈現實。據統計,1至2月份,全省煤炭主業虧損6.5億元,同比減少利潤7.8億元。最新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煤炭板塊虧損高達14.5億元,虧損額進一步上升。
庫存高企生產經營遇困
煤礦出井煤炭積壓漸多,電廠煤炭庫存接近滿倉,省內主要煤炭接卸港口、碼頭的煤炭庫存量有增無減。這是記者近期走訪淮北、宿州、馬鞍山等煤炭產業鏈有關企業時的直觀見聞。沒有價格競爭優勢,直接導致的是煤企銷售困難,庫存積壓嚴重。
“公司應收賬款期末余額8.09億元,較期初增長193.5%,主要系煤款回籠減少所致;存貨期末余額3.76億元,較期初增長62.99%,主要系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存貨增加所致。”皖北煤電集團控股上市公司恒源煤電披露的今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原煤產量359.02萬噸,銷量257.02萬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98億元,同比下降31.06%。
截至3月底,全省四大礦業集團礦區存煤已達304萬噸,同比增加58萬噸,增幅24%,較年初增加了133萬噸。目前,省內電廠煤炭庫存已經超過300萬噸,可用天數達15天,總體庫存超過往年同期;省內主要碼頭煤炭庫存量也達到200萬噸以上。受高庫存影響,煤企產能普遍收縮。1月至3月,全省煤礦共生產原煤3315萬噸,同比減少310萬噸,降幅8.56%。其中,淮南礦業集團產量同比減少437萬噸,降幅達23.15%。
相比往年,今年電煤雙方談判更加不易。截至4月底,除皖北煤電集團簽訂了兩份電煤合同外,其他三大礦業集團均未簽訂電煤合同,直接影響企業銷售,淮北礦業集團2月份銷售額僅為12億元,創2009年以來單月銷售最低,其中還包括10億元的承兌匯票。
由于煤炭行業盈利前景不被看好,為控制不良貸款上升,今年以來,國內各銀行開始縮減對煤企貸款。“目前煤炭行業普遍虧損,銀行壓縮貸款額度,對煤企經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淮北礦業集團有關人士坦言,在目前煤炭需求低迷、煤價仍在筑底的情況下,煤炭行業的日子比較難熬。
行業低迷影響持續發酵
皖北某礦企新開一個礦井,招聘了30多名員工,不到半年,員工只剩下了2人。記者電話采訪曾經在此礦工作過的張師傅時,他說,在井下挖煤工作條件差、危險性大,如果工資再上不去,就沒有人愿意干了。技術人員從過去的流入狀態轉為目前的不斷流失,個別企業已出現工資延發,資金緊張加劇等困境,行業低迷影響正持續發酵。
煤價下跌導致有關煤企資產重組的告吹。去年5月,國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股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決定將當時盈利情況較好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以提升國投新集在煤炭行業整體低迷情況下的盈利水平。不料事與愿違。今年2月25日,國投新集發布公告稱,“自公告重組預案以來,煤炭市場情況進一步惡化,供需關系進一步失衡,標的資產的盈利狀況受市場影響,未達到預期。并且,煤炭價格走勢仍不明朗”,終止了本次重組計劃。
行業的低迷甚至影響到了安全生產。今年一季度,我省國有重點煤礦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較上年同期均有所上升。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煤礦企業虧損嚴重,安全資金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了煤礦的安全改造和提升。據了解,從去年開始,一些煤企就已將安全資金提取從過去的50元每噸降低至33元每噸,還有的低至30元一噸。
“外界談論的煤炭行業困難很多,但煤企遇到的困難可能比我們感受到的更嚴重。”中國煤炭報資深記者丁繼民通過深入煤企采訪了解到:“這不僅是安徽,更是全國煤炭行業面臨的普遍情況。”業內人士預測,煤企今年的日子可能比去年更難,“近年來煤企降本增效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進一步下降空間已經不大,但行業的頹勢可能還要持續3至5年,更多中小煤企或將被淘汰。”
“受宏觀經濟及環保影響,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業增長放緩,今年煤炭需求增長將進一步趨緩。”省經信委經濟運行局局長張緒翔認為,煤企發展面臨的壓力或將進一步加大,形勢將更加嚴峻,煤企必須加快轉型,才能改變目前所處的窘境,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