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3月5日 9版
記者 錢 偉 吳月輝
“陶大姐,明天就開大會了,建議改得咋樣了?”開完預備會回到安徽團駐地,劉琴代表就拿著U盤來到了陶群南代表的房間,“我也沒帶電腦,借你的電腦再看看,可別落下了錯別字!”
劉琴是淮南市潘集區古溝回族鄉太平村農民,陶群南是蕪湖新興鑄管公司員工,兩位基層代表胸懷國家大事。“來得正好,我也正推敲呢。今年帶了一個扶持種糧大戶發展、推動糧食安全的建議,你再幫我瞅瞅,靠譜不?”陶群南說。
“陶大姐一年都忙著調研,怎么能不靠譜呢?”此時,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驗員丁宏鎖代表走了進來。她手中拿著一沓材料,好幾段文字都用紅筆圈了出來。
“抓緊時間,馬上要提交建議呢。咱們雖然來自基層,見識可不能短淺。”陶群南伸手拉了凳子讓兩位好朋友坐下,“我覺得調動種糧大戶的積極性,是保證糧食產量的重要手段。現在土地流轉價格較高,種糧利潤較低,出現了一些種糧大戶大面積改變種植品種的情況,我認為必須重視。”
劉琴連連點頭,“我家就在農村,你說的情況確實存在。調動種糧大戶積極性,在國家現有政策扶持的基礎上,可以考慮給予適當補貼,這樣讓大戶有奔頭,促進集中連片種植,推動機械化、規模化生產。”
“我也覺得有道理。除此之外,你建議里提到的‘加強對種糧大戶的科技培訓’可以更豐富一些。除了種植技術外,包括機械使用、氣象知識、法律法規、市場規律都應該涵蓋在內。”丁宏鎖掰著手指數,陶群南聽得全神貫注,連連點頭表示肯定。
一直坐著的劉琴也站了起來,走到辦公桌前,認真讀完電腦上的建議。“這個說得好,目前農業科研成果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的很有限。國家應該加大對新技術的推廣力度,尤其是有針對性地面向種糧大戶來推廣。”
“聽你們這一說,我可算有信心了。種糧大戶有奔頭,返鄉創業的農民也會增加,會帶來好多積極影響呢,讓更多青壯勞動力從土地上發掘希望。”陶群南側身坐好,“你們稍等我一會,我把你們的修改意見再加些進去,然后咱再商量。這么多鄉親選咱當代表,可千萬不能‘打醬油’!”
“嗯,你先弄,晚了就熬夜加個班嘛!”丁宏鎖拉一把劉琴,樂呵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