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淮南黨員干部深入鄉村及社區,廣泛走訪征求意見,了解群眾所思所盼
——返鄉黨員話“落差”
1月29日下午,淮南市潘集區泥河鎮陶王村村部會議室,鎮黨委、村總支的干部和部分返鄉黨員群眾坐滿一屋子,氣氛熱烈。主持會議的陶王村黨總支書記對大伙說:“你們常年在外務工,見多識廣,請大家來,就是要聽聽大家對俺們黨員干部有啥意見,對村里工作有啥看法。”
現場的氣氛活躍起來,從上海回來的務工黨員李冠勤第一個站起來:“俺們村里的農田設施還很落后,農業生產效益低下,與上海那邊的高檔農田高效農業差距很大。不知道家鄉的領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泥河鎮黨委書記張文道主動接茬:“我們這里地處采煤沉陷區,農田道路和水利設施損毀嚴重。近年鎮里千方百計想辦法,把土地流轉給能人經營,塌陷的地宜種則種、宜漁則漁、宜栽則栽,努力提升農業效益。下一步,我們將與省農科院合作,大力發展大棚果蔬,高效農業,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農田效益也能向沿海看齊。”張書記的話,贏得了李冠勤贊賞的笑容。
從福建龍巖返鄉的黃玉鄧是一位年輕黨員,他認為這幾年家鄉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環境衛生狀況卻難讓人滿意。村總支書記劉兵告訴他,根據“三線三邊”整治部署,鎮、村年后將依法堅決取締違法用地和非法經營的煤矸石企業,還村民一片青山綠水的好環境。
“新農合保障了留守老人的醫療費用,但如何保障就近方便醫療?”“村里將怎樣解決學齡前兒童入托難的問題?”意見一條條,都關系到村民們的切身利益。干部們逐條說明解釋……
兩個多小時的征求意見座談會,讓劉兵淌了一身汗。據劉兵介紹,他們村有2500多人口,三分之一在外務工,他們眼界寬廣,對家鄉的期待值較高,這促使村干部對工作要高標準嚴要求。“我們的工作與群眾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這也讓村干部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據淮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岳文貴介紹,淮南市委決定利用春節前后外出黨員群眾集中返鄉的有利時機,在村、社區廣泛深入開展走訪征求意見工作。要求組織黨員干部通過登門走訪、座談交流等,圍繞群眾所憂所盼、所思所想征求黨員群眾的意見。堅持做到“六必訪六必問”,即返鄉農民必訪,必問就業現狀;流動黨員必訪,必問思想動態;困難戶必訪,必問衣食冷暖;發展戶必訪,必問致富良策;老黨員老干部必訪,必問發展良策;在外人士必訪,必問建議意見。這樣做,就是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先探先行,以確保活動扎實有效,盡量提升群眾滿意度。
(安徽日報記者 孫玉寶)
(轉載自《安徽日報》2月3日頭版綜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