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安徽日報 1月21日12版
本報見習記者 柳文本報通訊員 蘇強
日前,記者在淮南市謝家集區唐山鎮尚安村看到:池塘邊、小亭下,村民們拉著家常,熟練地擺弄著各種健身器材。別墅式的農家小樓,整潔平坦的環村馬路,幸福快樂的村民,勾勒出一幅恬靜美好的鄉村畫面。
“在美好鄉村建設中,我們對99戶村民的房屋進行了‘穿衣戴帽’,并做了包墻角、包窗邊等美化改造。我們還利用房前屋后和村內的邊角場地,鋪設草坪2500多平方米,栽種廣玉蘭、桂花、垂柳等46598株。 ”尚安村委會主任裴國柱說,曾經污染嚴重的門前屋后,治理后已成了群眾休息娛樂的好場所,村民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蘇浙打工多年的村民張琳對此深有感觸:“過去,大家都是外出打工,不愿在家,F在村容漂亮了,老百姓富起來了,曾經飛往東南的‘孔雀’都‘還巢’嘍! ”
“2013年2月,我們村被確定為省美好鄉村建設重點示范村,發展特色產業,經濟條件得到了大大改善。”施嘴村支書裴士芳介紹,作為淮南市最大的連片養蟹基地,村里對1萬畝的施家湖水產養殖基地進行了改造升級,提高了大閘蟹養殖水平,也提高了收成。現在,全村人均純收入從 2012年的 6000元增長到了8500多元。
記者走進距施嘴村不遠的李郢孜鎮賴山村,村委會負責人說,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該村80%是回族人,啟動美好鄉村建設以來,該村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業,成了遠近聞名的民族文化村。
謝家集區美好鄉村建設負責人鄧傳國告訴記者,一年來,該區以中心村建設為突破口,有條不紊地推進美好鄉村建設,扎實開展村莊規劃修編、環境治理、土地整治、“美麗家園從家開始”、“三線三邊”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同時,該區根據“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思路,把產業支撐作為美好鄉村發展的生命線。區財政每年拿出300萬元,扶持農業產業園建設,將原有項目與美好鄉村建設統籌結合,積極引導各鄉鎮、中心村突出產業特色,利用現代農業示范園,積極拓展農業的二產三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