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明確責任主體,大力整治淮河主河道及市內水域、岸線——還河流以生機 還百姓以清水
悠悠淮河,穿境87公里,賦予煤城淮南水的靈氣。然而,河岸邊不時冒出的采砂場、肆意滋生的非法碼頭、潛滋暗長的違法建筑,污染了河水,擁堵了河道,引來居民不滿。
河流治理,已成為一道沉甸甸的民生考題。
“還河流以生機、還百姓以清水、給城鎮以活力”。全省“三線三邊”環境整治號角吹響后,淮南市借勢發力,迅速打響整治河道沿線非法碼頭、違法建筑等的戰役。在市“三線四邊”工作指揮部領導下,市水利局牽頭,交通、海事、公安、農委、城管等責任部門共同發力,責任落實到人。舜耕鎮多個沿河鄉鎮對淮河流域違建戶摸底登記、下發《整改通知書》,并張貼通告、懸掛橫幅,宣傳整治政策。而對少數存在僥幸心理的,淮南市將不留情面強制拆除。
去年11月22日上午,大通區打響了市“江河沿線”環境整治的第一槍,共出動5臺工程車輛、300多名聯合執法人員,對河道沿線的數十個非法碼頭及數萬平方米的附屬建筑物進行集中拆除。
“建這個碼頭花了40萬元,還不到一年就拆除了,心疼是肯定的。”碼頭老板方繼松告訴記者,碼頭建在淮河河道邊自家的自留地里,剛開始通知自己拆除,心里一百個不愿意。經過鎮上反復做工作,認識到了建碼頭這一行為的危害。最終,方繼松自行將碼頭拆除。
截至目前,淮南市已集中開展了4次整治行動,治理淮河河道82處違法建設、15處堆砂場,清除115400噸砂石,共扣留處罰5艘非法卸砂船,淮河水域環境整治初見成效。
窯河位于淮南市東部,曾經水清灘美、魚肥蝦跳。但隨著非法碼頭越建越多,大型貨車成群結隊,窯河被糟蹋得滿目瘡痍。“天氣干燥時,這里灰塵最大,人都沒法出門。”住在窯河邊的村民朱長文說起之前這里的環境,連聲嘆息。
窯河上共有22座碼頭和7個貨場,都是非法建筑。鎮上9個主要領導對這些碼頭和貨場承包負責,分頭落實,一一化解老板抵觸的情緒,最終順利地將非法碼頭拆除。據統計,目前,淮南市共取締境內窯河、高塘湖等處的29個非法碼頭。
搭建非法碼頭的危害不止于環境的破壞,“河道及河湖水域岸邊亂建的非法碼頭,在汛期會造成安全隱患,對河道湖泊的環境會造成影響,危害沿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省水利廳水利管理處處長朱雪冰告訴記者。
大通區區長朱明介紹,窯河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將納入上窯古鎮整體規劃建設范疇,與上窯山、新四軍紀念林等景點景區建設同步推進,未來窯河岸線將會被綠化覆蓋,還老百姓一個休閑觀光的生態沿河走廊。
(轉載自1月2日《安徽日報》一版)
(《安徽日報》見習記者 李 浩 《安徽日報》記者 黃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