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統計局昨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21871元,歷年來首次超過20000元。雖然工資漲了,但行業間人均工資差距較大,最低行業不足最高行業的三分之一。
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2187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52元,增長10.4%。
雖然工資提高了,但行業間就業人員人均工資差距較大。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居于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采礦業3317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307元,為全省的1.52倍;金融業27926元,比全省高6055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7891元,比全省高6020元。
居于后三位的分別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4694元;住宿和餐飲業13271元;農、林、牧、漁業11028元,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50.4%,不及采礦業的三分之一。
由于各市經濟發展模式及水平不同,我省不同市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差距也較大,月均工資最高與最低相差1590元。
數據顯示,就業人員上半年工資水平位于前四位的是淮南、淮北、馬鞍山、合肥,分別為26906元、25515元、24952元和23438元;宿州、安慶、六安、亳州工資水平居后四位,分別為18428元、17952元、17532元和17369元。
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最高的淮南市比最低的亳州市高出9537元,月均高1590元。
與其他省份相比,上半年,我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工資在中部排第一,但與全國平均水平還有一些差距。數據顯示,中部六省中,上半年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排名為安徽、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河南,但差距都不算大。
盡管我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工資,在中部省份排在第一位,但比排名全國第一的北京市低22310元,月均少3718元,僅為北京市的49.5%。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我省也低了1715元,月均低286元。(董玉杰、王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