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
促進融合發展 放大“區域效應”
記者 沈泓琳
合淮一體化對放大“區域效應”的作用,引起了省人大代表李玉坤的興趣。
“產業對接、互補發展,共同打造強有力的經濟體,以此帶動合淮兩市旅游、文化、商貿等方面的一體化,促進城市間融合發展,產生并不斷放大‘區域效應’。如果說我們對發達國家建設城市帶的意義還不十分明了的話,近在咫尺的合淮一體化已經產生的效果,對鄭汴一體化將要發揮的作用就是最好的說明。”李玉坤說。
李玉坤認為,城市一體化建設,實際就是打造范圍更廣、產業更全的集聚區,并以此獲取更大概念上的集聚效應,也就是“區域效應”。對照合淮一體化建設,鄭汴一體化建設在產業對接、行業同城等方面,亟待加速推進,以促進融合發展、放大“區域效應”。
機關干部
抓住機遇的關鍵在認識
記者 沈泓琳
“面對機遇,能否抓住,關鍵在認識。淮南的經驗的確值得深思。”昨日,市發改委干部趙蔚就《五彩淮南:“四煤”戰略推動經濟轉型》報道,談了自己的感受。
趙蔚認為,“機遇,抓住了,它就是機遇;抓不住,它就是挑戰”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抓不住機遇就等于喪失機遇,而一旦喪失機遇,就處于落后境地,再想追趕,不僅付出的努力更大,效果也很難預料。淮南的經驗在于,他們對面臨的戰略機遇深入研究,對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認識清醒,對如何把機遇與自身實際相結合把握得準確,實施措施果斷。“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才是他們最大的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趙蔚說。
企業家
發揮優勢 選準方向 企業才能走得遠
記者 沈泓琳
“淮南的做法再次說明一個道理——發揮優勢,選準方向,企業才能走得遠。”昨日,河南省君利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群說。
張立群說,淮南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四煤”戰略表明,他們對自己的基礎、優勢、瓶頸、突破點和未來發展方向把握得十分精準。我們在產業結構特別是工業產業結構亟待升級轉型的今天,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切實選準方向,尤為重要。故步自封,將無路可走;另起爐灶,可能陷入盲從。真正可走之路是立足基礎,發揮優勢,選準方向,彌補不足。唯有如此,企業才能走得遠,產業才能發展壯大。
經濟界人士
互補才能雙贏
記者 康冀楠
“合淮一體化在產業對接、互補發展上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昨日,在尉氏縣長期從事招商引資工作的王振營說。
王振營說,以合淮工業走廊為淮南和合肥承接產業轉移的載體,從而把合淮兩市的產業對接、互補發展落到了實處,既穩固了合肥的工業基礎,又優化了淮南的產業結構,不僅使合肥的教育、科技資源優勢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而且還為淮南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對我們來說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鄭、汴、洛三市各有優勢,只要我們在打造鄭汴洛工業走廊的過程中,能認真對各自優勢加以整合發揮,實現差異互補和整體性完善提高,就能使中原經濟區核心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發揮巨大帶動作用。
群眾
加速推進鄭汴商貿一體化
記者 康冀楠
“合淮加強區域商貿合作框架協議和合淮加強區域外經貿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促使了合肥一批知名商貿企業入駐淮南,給淮南帶來了資金流,活躍了淮南商貿業。”昨日,本報讀者王婧在電話中談了自己的看法。
王婧說,鄭州是有名的商城,在商貿領域具有明顯優勢。開封人有到鄭州購物的習慣,而開封的現代商貿業正處于發展階段。加速推進鄭汴商貿一體化,一方面可以擴大鄭州知名商貿企業的經營規模和市場占有份額,另一方面可以從結構上提升開封的商貿業,形成鄭汴商貿核心圈,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