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我市民生工程的報道
連日來,我市采用暗訪的形式,對各縣區部分已建成的民生工程項目進行了督查,實地查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和鄉鎮綜合文化站等項目建后管護使用情況,傾聽百姓意見,了解群眾所需,反饋整改意見。同時,將暗訪情況及后期整改情況直接納入縣區和部門的民生工程年終考核,不斷提升民生工程管養工作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確保各項民生工程切實長期發揮惠民功效。這是新的一年來我市務實推進民生工程建設的一個剪影。
新的一年,我市繼續實施35項民生工程,在認真總結反思2012年工作得失經驗的基礎上,市民生辦在“實”字上下工夫,抓實“五點”推進民生工程工作:一是破解難點。認真分析近幾年工作的難點,尤其是進展較慢的工程類項目,做好工作總結,出臺相關文件,進行重點督辦,確保各項工作圓滿完成。3月初,我市學習借鑒其他地市和我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目標考核的先進經驗,研究會商對實施民生工程過程進行考核。《淮南市民生工程月度考評辦法(試行)》,將月度考核納入目標考核指標,在工作節奏上由最初的年終一次“統考”,改為年終考核與半年考核、月度考核、隨機考核相結合,進一步完善目標考核工作體系。
二是突出重點。根據《2013年全市民生工程工作要點》要求,找準工作抓手和切入點,加強配合協調,全力推動重點工作的實施。 2013年,淮南市35項民生工程資金預計投入20.2億元,較去年增長25.5%,其中:中央和省級13.5億元,市級3.7億元,縣區2.9億元,個人籌資等0.1億元。市級財政投入增加1.6億元,增幅達76.2%。今年以來,我市按照省實施民生工程統一部署,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資金管理,提升資金績效,為民生工程注入持久動力。一是堅持超前撥付。堅持提前安排、優先保障,堅持預算統一編制、撥付“綠色通道”和超序時進度的原則,打足打實民生資金,不留資金硬缺口。二是堅持專戶管理。研究制定民生工程資金籌措辦法,會商實施部門測算配套資金,嚴格按照民生工程資金專戶管理要求,加蓋專用章,設定專用標識,指標直接下達到各縣區專用賬戶,做到“一個漏斗”下撥,確保專款專用。三是堅持績效管理。實施“參與式預算”試點,醫療衛生、就業培訓等民生項目面向社會編制財政預算,主動接受專家評審、群眾投票和社會監督,群眾關切的重大問題有效解決。項目實施結束后開展績效評價,確保集中財力辦大事,確保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提升資金效益。四是堅持日常監管。在做好資金撥付同時,重點加強資金日常監管,嚴格落實《淮南市民生工程資金預算管理規程》、《民生工程資金監督管理辦法》、《民生工程資金撥付及統計管理辦法》等制度要求,明確監督職責,嚴禁擠占、挪用、拖欠民生工程資金,保障民生工程項目順利實施。
三是提升亮點。加強建成后項目的長效機制管理,積極探索建后管養新路子,使建成后項目成為民生工程的品牌形象。2013年,我市創新完善民生工程協調推進機制,先后6次召開聯絡員、分管領導參加的民生工程謀劃動員會議,要求部門、縣區堅持全市“一盤棋”總體要求,結合各自工作實際明確工作責任,堅持一線工作法,完善項目推進落實,認真做好2013年民生工程工作,進一步完善上下聯動、緊密配合、各負其責、各盡其職的民生工程協調推進格局。為加強民生工程會商、督促和通報工作,市民生辦先后赴鳳臺等地調研美好鄉村建設實施情況,對新增項目進行認真謀劃。加強“三個一”會議協調制度,堅持每月召開一次聯絡員會議、每兩月召開一次分管領導會議,每季召開一次主要領導會議,聽取民生工程進展情況,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認真實施民生工程項目進展的月度報告、季度調度和年度評價制度,找差距,促實施,進一步促進了民生工程做細、做實、做好。
四是攻克弱點。認真總結反思存在的問題,找準不足,突破差距,取長補短,促進弱點的轉化和提升。2013年,我市將工程建設與后續管養有機結合,對新增工程類項目按照“誰受益、誰管護”和屬地管理原則,市民生辦會同項目實施部門,修改完善了《民生工程工程類項目管護辦法》。為樹立民生工程品牌形象,市民生辦開展了部分建成項目使用情況的督查活動,督查范圍涵蓋縣區、部門2007年以來所有建后項目,目前正組織專人進行抽查,將督查結果納入市政府目標考核范圍。市民生辦出臺了《關于建立民生工程建后管養工作機制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民生工程長效機制的通知》等文件,將管養資金納入年度預算。經測算,2013年各級財政共安排管養資金4000多萬元,保障了建成后的項目持續發揮效益。
五是健全網點。健全民生網絡組織體系,定期開展學習研究,提高縣區民生辦工作能力,加強科室配合形成“兵團推進”格局,用心謀劃,創新推動民生工程實施。
(記者 武春暉 通訊員 韓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