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促發展系列評論之一
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部分經濟指標增速下滑,在全省位次后移,經濟增長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實現穩中求進的發展目標,面臨嚴峻挑戰。全市上下要全面準確把握當前經濟形勢,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確保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必須實事求是分析形勢。要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總體上是好的。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市構建“兩型城市”、打造“五彩淮南”,實施“七大戰略”、“一主兩翼”戰略,推進“四煤”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淮南已經跨入加速崛起、轉型發展、富民強市的新階段。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受國際復雜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一季度,我市工業下行壓力加大,煤電主導產業增長緩慢,制造業增幅明顯回落,工業用電增速下降,縣區工業支撐乏力,園區工業貢獻偏低;固定資產持續增長較為困難,新開工項目帶動不足,園區投資力度不大,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乏力;消費增速放緩,增速在全省位次偏后;全市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增速均居全省末位。
必須正視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市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正處于資源開采旺盛期,經濟發展較快,這是我們發展的支撐。但是,也要看到,產業格局單一,經濟過多依賴煤電工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五短”。最大的短板是“非煤產業”,煤電等主導產業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高達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5個百分點,一煤獨大的格局非常明顯。最大的短項是規模工業,規模工業企業數位居全省第15位。最大的短腿是民營經濟,全市民營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第16位。最大的短缺是要素資源,各類要素的瓶頸制約日益顯現。最大的短處是招數不多,進取意識不強,思路單一,缺少方法。
改革沒有止境,發展沒有坦途。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要清醒地看到復雜經濟形勢帶來的壓力和挑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堅定發展信心,采取果斷措施,主動作為,負重前行。
增強憂患意識,就要有寢食難安的危機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與泛長三角城市群相比淮南差距懸殊;與全省各市相比,淮南差距拉大,“追兵”逼近、優勢縮小。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充分認清差距,勇敢正視不足,保持昂揚斗志,增強創新勇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立“趕超跨越”之志,行“科學發展”之舉。
增強憂患意識,就要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感。加快發展,爭先進位,是我們的神圣使命。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要積極找癥結,尋良方,補短板,創實績,在轉變工作作風上下功夫,在優化發展環境上下功夫,在幫扶企業上下功夫,在加強園區建設上下功夫,在發展民營經濟上下功夫,以率先改革、爭相發展的氣魄,以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精神,義無反顧地推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實事求是,才能把握大勢;面對現實,更需主動作為。只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發展統一思想,用事業凝聚力量,堅定信心,咬定目標,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夠克服艱難險阻,創造新輝煌、奪取新勝利!
(淮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