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通百姓而言,每天走得最多的路,不是寬闊氣派的大馬路,而是家門口的小街小巷。為此,田家庵區在著力構建四宜城區、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時,注重疏通城市的 “毛細血管”,向城市深處要滿意——一街一巷總關情
打開“幸福田家庵”的壯美藍圖,情系千家萬戶的小街小巷改造工程猶如一顆顆珍珠點綴其間。
長青巷、東升巷、五金巷……經過集中整治,覆蓋城鄉200余條小街小巷嶄露新貌。路平了、燈亮了、下水道通了、百姓笑顏舒展了。街巷里的百姓欣慰地看到,“幸福田家庵”的壯美藍圖變成現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近年來,田家庵區著眼于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把城鄉小街小巷整治作為重要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來抓,把“小”工程做成精品工程,把破舊巷打造成“民生巷”、“幸福巷”,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大手筆 小街小巷齊奏和諧強音
看著自家門前筆直、平坦的小巷,家住田東街道東風社區的居民吳化勤老人笑得合不攏嘴:“我在這住了幾十年,第一次看到漂亮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現在路好走多了,咱們老百姓打心眼里高興!”并將精心準備的寫著“過去淋漓路,今朝幸福巷”的錦旗送到街道負責人手中。
相對于城市建設的一個個大手筆、大項目而言,該區小街小巷改造實在算不上大工程。然而,由于時間要求緊,工程相對分散,涉及范圍遍布全區,并要考慮盡量避免影響市民生活,施工條件受限,難度之大顯而易見。如何做好這項工作,組織者和建設者可謂煞費苦心。
早在年初,區文明辦就精心組織了城區小街小巷調查摸底工作,形成了直接記錄小街小巷現狀的第一手資料,在掌握城區小街小巷基本情況后,隨即制定了周密細致的工作方案,方案幾經研究和修改,最后成為抓好小街小巷改造工程的規范性意見:將繼續實施小街小巷整修工程,將街巷整修范圍向二級巷、三級巷和農村延伸,新整修50條街巷,重點進行道路整平、疏通排水、街巷綠化、照明改造,修好百姓門前路,美化街巷閑置處。
道路硬化、排水管網改建、街巷亮化綠化美化……在大手筆的建設中,200余條小街小巷得到了改造。2011年,該區共投入2406萬元,高標準整修街巷87條總長27.5公里,開挖(疏通)下水道14.7公里,美化墻體7.7萬平方米,綠化3.6萬平方米,20余萬市民從中受益。
大推進 協調一致鑄造精品工程
聚焦今年田家庵區小街小巷改造,有這樣一份鏖戰時間表:
2012年1月至2月,調查摸底,宣傳動員;
2012年4月22日,2012小街小巷整治工程正式拉開帷幕;
2012年5月14日,招投標工作全部結束,小街小巷整治高潮迅速掀起;
2012年7月底,50條小街小巷全面改造完成。
小巷鏖戰大推進。從破舊巷,到“民生巷”、“幸福巷”,這是一大步的跨越。
“我們全體工作人員放棄雙休日,加班加點搶進度,我們制訂了詳細的任務分解表,具體確定每一條小街小巷的整治內容、標準、期限以及責任人、牽頭責任單位,并對所有項目實行倒排項目建設工期,逐項落實。在確保路面平整的基礎上,大力抓好綠化景點設置、下水管道鋪設、路燈安裝等,全面實現街巷綠化、亮化、美化。”該區文明辦負責人介紹說。
“小街小巷看似工程量不大,但是和千家萬戶息息相關,一定要保進度、保質量。”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施工期間,區有關領導每隔幾天就到施工現場了解工程進展,檢查工程質量。
筆者還了解到,該區小街小巷改造的水平堪稱一流,工程建設的精品意識在很多細節上得到體現。派出監理人員對進場的各種原材料嚴格把關,嚴格按圖施工,把好每個關口,對發現施工不過關、不合格的現象,堅決叫停,及時返工,確保工程高質量、高水平完工,讓整治改造工程經得起市民和時間的檢驗。工程完工后,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嚴格進行驗收,對不完善、不達標項目限期整改。
“在工程質量上,在改造工程方案設計之初,確立了做精品工程的理念,聘請專業的設計公司對工程進行科學設計,施工單位則采取公開招標形式確定,在材料、施工、監理等方面都按大工程標準嚴格要求。”負責工程質量的一位負責人說。
大變化 文化墻提升市民文化品位
變了,真的變了!破舊坑洼的老街如今修出了平坦的路面,亂搭亂建“搖身一變”成了綠地、花壇。連日來,筆者在老城區走訪,深切感受到小街小巷華麗“蛻變”后的清新氣息,親眼目睹的是一幕幕歡慶的景象,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區委、區政府為老百姓辦了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
不僅如此,田家庵區的小街小巷更有一種文化的氣息,“文化墻”便是一道亮麗風景線。
整潔的路面、美觀的綠化,獨具特色的“文化墻”,讓市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街巷面貌的變化和人居環境的改善。其內容構思新穎、貼近生活、圖文并茂,集嚴肅性、娛樂性、觀賞性、教育性于一體。
據了解,“文化墻”以噴繪、墻體繪畫等為表現形式,繪制了廉政文化、怎樣維權、法律法規、古人名言警句、計劃生育等方面的知識內容,集娛樂性、觀賞性、教育性于一體。靠近學校的街巷,區文明辦和相關街道準備交由學校管理,讓街巷變成學生們出黑板報、交流學習體會、弘揚真善美的文化墻。附近的居民深有感觸地說:“自從有了‘文化墻’,不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也使得市民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不良的習慣得到了有效轉變。”
“文化墻”將文明新風送入千家萬戶,不僅美化了市容市貌,還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廣大市民的思想觀念,引領全區廣大群眾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據田家庵區文明辦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該區為豐富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進文化惠民工程,今年,將在改造完成的小街小巷設立閱報欄,全區城鄉要設100個,社區派出專人每天更換板紙,這也是今年區委、區政府為人民群眾辦的實事之一。
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小街小巷的華麗“蛻變”,給田家庵增添了祥和與喜慶。街巷美了,百姓樂了,幸福的陽光正在惠澤千家萬戶。
(通訊員 趙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