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賦能 安商惠企
——我市全力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從“紙面”落到“地面”
今年5月29日,淮南市2025年度市委書記領銜督辦市政協重點提案工作啟動會召開,公布《2025年市委書記領銜督辦市政協重點提案工作方案》,圍繞涉企服務收費、案件執行、行政審批、行政檢查、政策兌現五大領域重點提案,全力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從“紙面”落到“地面”。
以法治環境之“精”,促營商環境之“進”。“司法行政部門作為重點提案承辦單位,將全力支持委員履職,從解決‘一個問題’放大到解決‘一類問題’、從解決‘具體問題’放大到解決‘制度問題’、從發揮‘提案效應’放大到發揮‘法治效應’,積極助推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向好。”市司法局負責人表示。
精準發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升級版”。近年來,我市持續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推行權責清單制度,深入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行政許可事項承諾時限壓縮91.3%。在企業全生命周期實施“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最多跑一次”服務全覆蓋,企業服務專區模式全省推廣,開辦運輸企業“一件事”改革入選全國典型案例,政務服務便利度大幅提升。
為努力打造法治政府、誠信政府,我市連續4年開展履約踐諾和公共政策兌現專項行動。2024年,化解“新官不理舊賬”存量問題220條,涉及金額8120余萬元;發布“免申即享”政策266項、“即申即享”政策60項,兌現獎補金額2.17億元,惠及1881家企業。市政府透明度指數、城市綜合信用排名分別躍升至全國第5位、第8位。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今年1月,市政協十六屆四次會議期間,圍繞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各民主黨派、政協委員等提出8大類主提案,經審定,選定以民革、民進、農工黨市委會等提出的5 件主提案組成14件系列重點提案,提請市委書記領銜督辦,內容涉及規范中介服務、統一科創企業認定標準等多個法治建設關鍵點。
“優化營商環境需推動提案辦理從 ‘辦了多少’向‘辦得多好’轉變,實現‘三個轉化’:將委員建議轉化為改革舉措,將協商成果轉化為制度規范,將監督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在我市 2025年度市委書記領銜督辦市政協重點提案工作啟動會上,全市上下形成了工作共識。
針對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收費過高問題,民革市委會提出落實國家長效監管機制建議。我市通過動態調整“三單”、公布涉企收費清單、強化審計監督等舉措,明確政府委托服務費用由部門承擔,嚴禁轉嫁給企業。市審計部門嚴格審查涉企保證金,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在涉企案件執行領域,全市法院系統創新“司法強制+行政協調”雙軌機制,開展“清倉終本案件”專項行動。今年以來,累計掛網拍賣抵押資產121處,成交金額17263.8萬元。對淮河農商行21件抵押案件集約化辦理,壓縮評估周期40%,住宅類資產處置率達52.6%,有效破解“執行難”問題。
針對企業反映的重復檢查問題,我市推進“綜合查一次”改革。繪制涉企檢查“一張清單”,23家單位公示206項檢查事項;市場監管部門聯合29個部門推行“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在128個行業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并在市場監管、交通運輸領域先行先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干擾。
“要以法治提振市場信心,加大制度供給和政策落實力度,讓經營主體有預期和安定感,激發社會活力。”市司法局負責人表示,作為重點提案承辦單位,該局將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踐行司法為民的“必答題”,加強統籌協調、部門聯動,推動提案建議落地為改革實踐,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擔當作為。
(通訊員 趙多普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