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掩鼻跑,如今敞心逛!”漫步八公山大澗溝,居民的真切感慨,勾勒出這條6.73公里“龍須溝”的蝶變軌跡。曾因污水直排、淤泥堆積淪為“生態痛點”的臭水溝,如今水清岸綠、鷗鳥翔集,成為市民每日打卡的“生態會客廳”。這一轉變,正是八公山區鐵腕治污、系統護綠的生動縮影。
守護碧水藍天,寫好綠色答卷。近年來,八公山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向污染宣戰,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全方位守護生態環境。在此不懈努力下,八公山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美麗八公山的建設進程大步向前。
黨政同責“一盤棋”,構建全域生態守護網
八公山區委、區政府將生態環境保護視為重中之重,區委常委會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以及各類環保專項會議頻頻聚焦環保議題,一年來共研究環保工作多達20次。區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召開4次會議,精心拍攝4期警示片,為全區環保工作警鐘長鳴!
下沉一線,精準服務綠色發展。該區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以身作則,深入基層調研、督導,帶頭扛起環保責任。在他們的引領下,全區形成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嚴密工作格局,全區生態環境得以持續優化。同時,積極抓好生態環境要素保障工作,審批14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完成17個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出具12個預審意見,參與5件省級市級環評文件復核且未發現重點問題。開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務”等專項活動,2024年走訪企業192家次,幫助解決35個環保難題,助力企業綠色發展。
污染防治“組合拳”,藍天碧水凈土全域攻堅
多維度“凈空”行動,打好藍天保衛戰。該區聚焦“四大領域”開展專項整治,狠抓合力攻堅。在行業源治理方面,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4家企業完成原輔料源頭替代,6家企業完成清潔能源替代,11家企業完成第二輪活性炭更換;同時,完成2座磚瓦窯企業脫硫設施升級改造,全區磚瓦窯均能穩定達到新地標要求。在揚塵源精細化管控上,嚴格督促建筑工地、拆遷工地落實“六個百分百”和“十達標”要求,2024年累計發現并整改揚塵問題174個。在社會面源治理上,積極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建成2個收儲中心。
全鏈條“清流”守護,打好碧水保衛戰。該區圍繞“三個強化”,全力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全面開展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對12個入河排污口建檔立冊,制定整治措施和排放標準,定期檢測水質。針對污水直排問題,開展全區重要河流湖泊排查,2個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并組織“回頭看”確保整改實效。對于工業園區治理,按照“一園一策”原則推進豆腐產業園污水處理站提升工程和污水管網單獨納管工程,實現園區污水達標排放。
構筑全周期“安全”防線,打好凈土保衛戰。該區緊盯“三個加強”,全力推進土壤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農村環境整治。動態更新土壤、地下水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加強對關閉搬遷化學品生產企業地塊管理,對舜泰化工開展土壤和地下水周邊監測。2024年對已治理的農村黑臭水體開展“回頭看”巡查和采樣監測,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并成功爭取54萬元省級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獎補資金。建立2家評估重點單位清單,嚴格監督中小微企業危險廢物綜合收集、處置工作。
生態修復“繡花功”,監管執法“零容忍”
八公山區積極探索采煤沉陷區治理“八公山模式”,大力推進李嘴孜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和新莊孜礦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累計完成治理23405畝。同時,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深入實施礦山保護修復,完成4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治理,即胡林廢棄石料廠生態修復項目、小武山——西車路山關閉礦山廢棄采場生態修復工程、車路山廢棄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和八公山國家地質自然公園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
聚焦問題導向,守牢生態環境保護底線。八公山區通過領導暗訪督導、會議調度督辦等多種方式,全力推進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截至目前,中央第一輪、第二輪環保督察及“回頭看”、中央第三輪環保督察反饋個性問題和轉辦信訪件已全部整改完成。同時,加大執法監管力度,開展大氣監督幫扶、固廢“清零”等20余項專項執法行動,辦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5件,處罰金額67.54萬元。深化與政法部門聯動,開展打擊危險廢物和自動監控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兩打”專項行動等,移送公安機關案件1件,并秉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辦理免罰案件1件。
從曾經的“被動治污”到如今的“主動創綠”,八公山區用“黨政領航、精準施策、系統修復、嚴管厚愛”的組合拳,精心書寫資源型城區的生態轉型答卷。如今的八公山,藍天常駐、碧水長流、綠意盎然,正以“最美生態底色”,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圖景。
(記者 何婷婷 通訊員 胡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