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情關愛傳薪火 春風化雨育新苗
——市關工委2024年工作綜述
關心下一代,汗水澆未來。2024年,全市各級關工委在黨委政府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為主線,圍繞全市發展大局和青少年所需,在強基賦能、“五教”統籌、宣傳調研等方面持續發力,主動作為、探索創新,以扎實舉措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市關工委榮獲2020-2024年度全省關工委宣傳報道工作突破獎;鳳臺縣城關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吳修朗榮獲2024年度全省關心下一代“十佳五老”榮譽稱號;市關工委文化教育總結材料在全省文化教育工作會議作交流發言、八公山區山王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鄭文卿在全省關工委“鄉村振興·關工助力”專題會議上作經驗交流發言;壽縣孫大光紀念室、鳳臺縣抗日民主紀念園、廖家灣革命紀念館被省關工委命名為“安徽省關心下一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堅持立德樹人,凝心聚魂培育時代新人
一年來,全市各級關工委緊緊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主線任務,深入開展了“放飛中國夢、傳承紅基因”主題教育活動,統籌推進法教、科教、家教以及文化教育,持續夯實青少年一代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根基,全面助力青少年成長成才。
深入推進“百、千、萬”教育活動,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市關工委“五老”宣講報告團工作的意見》,全市各級關工委成立報告團212個,開展宣講活動547場次,受教育青少年達11萬余人次,不斷擴大活動覆蓋面和影響力。廣泛開展“禮贊新中國·爭做好少年”主題征文活動,活動歷時2個多月,縣區參與覆蓋面達100%,共收到參賽征文336篇,以實際行動唱響時代主旋律。舉辦市直機關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青年知識競賽,激勵和動員機關青年全面投身深化改革,以實際行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全市各級關工委聚焦重點任務,聯合相關單位,廣泛開展第五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持續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養。田家庵區淮河中學等六所學校被省青法辦授牌全國“法治實踐教育特色校”。組織開展了第四屆“閱讀伴隨我成長”演講征文活動,引導青少年從閱讀中汲取智慧,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開展了第六屆“科技點亮未來——青少年科普教育走進基層”活動,進行氣象科普、新能源科普、應急科普,激發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熱情。舉辦“弘揚好家風·五老育新人”家庭教育報告會、家庭教育師資培訓班,有力提升了家長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筑牢基層基礎,建立健全組織網絡體系
一年來,市關工委以“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為抓手,按照“調整、充實、建設、提高”的總要求,鍛長補短、培植亮點,促進關心下一代工作整體水平得到提升。
加強統籌謀劃,年初與市委組織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的意見》,按照“五好”標準,重點加強政治建設、組織建設、班子建設、“五老”隊伍建設、陣地建設、自身建設。在鳳臺縣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推進關工委工作高質量發展”培訓班暨基層基礎建設現場會,交流經驗、觀摩學習,推廣建設年活動優秀經驗做法,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高標準調研督導,深入各縣區進行調研,協商解決突出問題,進一步打造體系完善、覆蓋面廣和凝聚力強的基層組織網絡。
服務中心工作,持續擦亮關工助力名片
一年來,全市各級關工委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凝聚“五老”力量,在鄉村振興、創建文明城市、關愛下一代方面展現了新作為、取得了新成效。
助力鄉村振興打開新局面。全市各級關工委充分發揮關工委工作聯系點的示范作用和“雙創”青年典型帶頭作用,一年來共召開建言獻策專題座談會1600余次,提出意見建議3220余條。“五老”參與辦學類培訓班133期,共培訓青年農民11723人次。助力全民創城展現新作為。全市各級關工委常態化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積極組織“五老”志愿者開展環境衛生整治、交通文明勸導、校園周邊環境治理,以實際行動提升創建水平,擦亮城市文明形象。關愛幫扶青少年取得新拓展,深入實施“五老”關愛下一代工程,市關工委六一前夕前往淮南市特殊教育學校和淮南市社會(兒童)福利院開展慰問活動,全市各級關工委制度化推進日常關愛、節日慰問、獎學助學,動員“五老”結對關愛3100名青少年,給7468名困境兒童送去溫暖,資助金額達268萬元。
堅持黨建引領,自身履職更加規范高效
一年來,全市各級關工委主動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堅持黨建引領,立足關工實際,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面加強自身建設。
全市各級關工委堅持政治引領,深化理論武裝,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全年共組織理論學習24次,理論學習交流研討會10次。舉辦了“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推進關工委工作高質量發展”培訓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培訓班,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全市各級關工委以提質增效為著眼點和落腳點,廣泛開展互學交流,實現互促共進。同時,加強調研宣傳工作,《光明日報》刊登退休教師楊維云通過視頻公益直播課教讀普通話的事跡,《中國火炬》刊發壽縣堰口鎮關工委小紅帽愛心服務隊光榮事跡;組織調研活動112次,形成工作指導意見300余條、調研報告10余篇,其中報送省關工委4篇。
(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王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