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媒體看淮南 > 一塊豆腐的千年情緣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織密防止添加劑濫用安全網
 提升人才培養與產業升級適配度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一塊豆腐的千年情緣
【字體: 】 發布時間:2024/12/18 9:52:55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從漢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至今,2000多年來,豆腐因其豐富的營養成分以及多樣化的烹調方法,滿足了大眾對于美食與營養的雙重需求。

淮南壽縣八公山是豆腐發祥地。記者近日走進“中國豆腐村”——壽縣八公山鄉大泉村,感受村里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產業積淀,探尋豆腐產業轉型升級之路。

溯源:點亮歷史燈火

一山一書一豆腐,承載厚重的歷史積淀

12月14日清晨,壽縣八公山鄉大泉村村民湯多才騎車來到菜市場售賣剛做好的豆腐,不到一個小時,50公斤豆腐全部銷售一空。

“咱們大泉的山好、水好、黃豆好,磨出來的豆腐更好!”今年56歲的老湯從小就幫著父親磨豆腐、賣豆腐,一干就是30多年。

大泉村位于八公山與淮河之間,被譽為豆腐發祥地,也因此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豆腐村。

豆腐發祥地源遠流長——

“淮南王安,豆腐始祖;高祖之孫,漢武皇叔;發明豆腐,嘉名高聳。”這是大泉村當地流傳的一句民謠。

相傳2000多年前,漢淮南王劉安攜八門客在八公山著書立說,一次用豆漿培育丹苗時,碰巧加入了石膏,無意間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也成就了一道美食。

“豆腐印證了‘因節而食、因食而美’的飲食養生真諦!卑斯洁l黨委書記王虎告訴記者。

大泉村的豆腐是用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制淮河流域的優質黃豆,加之世代相傳的精湛工藝制作而成,色如白玉、口感綿滑。

“托于手中晃動而不塌,擲于湯中久煮而不沉!睖嗖乓贿呎f著,一邊拿起一塊豆腐,拋起再接住,豆腐果然晃而不散。

優質的豆腐“孕育”出優質的產業。近年來,大泉村突出打造豆制品加工主導產業。目前,常年從事豆腐生產的企業共有52家,季節性生產的累計80余家。

千古奇書博大精深——

在大泉村一片山林深處,劉安墓靜靜矗立,仿佛在述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千古傳奇。

2000多年前,劉安及其門客在這里留下了千古奇書《淮南子》、二十四節氣以及無數成語典故,為中華和世界文化作出巨大貢獻。

“《淮南子》涵蓋了哲學、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農學、生物、音律、神話等多個領域,可謂是一本‘絕代奇書’!”安徽省《淮南子》研究會會長、淮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教授方川告訴記者。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8個字詮釋了12個月,表述了365天,傳承了2000多年,這就是神奇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融合四季、貫穿全年,廣為實踐、流布全國,深刻影響世界。”安徽理工大學教授高旭向記者感慨。《淮南子》第一次正式完整記載了二十四節氣并沿用至今,不僅領先當時世界,而且惠及后世子孫。

光怪陸離、女媧補天、傲世輕物、一葉知秋、塞翁失馬、避實就虛、百川歸!痘茨献印防锏349條成語,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磅礴氣勢,也有“同甘共苦”的一往情深,還可體驗“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茨鲜械胤绞费芯繉W者姚尚書表示,這座中國成語典故的寶庫,對后世文學藝術創作影響深遠。

一座八公山,山的這邊是壽縣八公山鄉,山的那邊是八公山區,八公山、《淮南子》、豆腐美食,這一山一書一豆腐,承載厚重的文化積淀。

傳承:探訪豆腐奧秘

一水一磨一技藝,飽含濃濃的思鄉情懷

12月13日下午2點多,村民黃中寶像往常一樣,來到大泉村的古井旁,打了一車泉水,便開始浸泡大豆、磨豆為漿、過濾豆漿、煮漿為汁、點漿凝結、鎮壓成型的豆腐傳統制作流程。

大泉是壽縣八公山麓“二十四名泉”之一,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

“八公山豆腐味道鮮美、質地細嫩,與這口古泉密不可分!”大泉村黨總支書記來寶坦言,一眼千年,水潤八方,大泉水滋養著這片土地和世代村民。

古法制作之秘——

“小時候,父親每天凌晨3點多就要起床泡豆子。”黃中寶還記得,村里人都是用大泉水泡黃豆,夏天3個小時、冬天10個小時,豆子泡好便開始磨漿,父親推著石磨,母親添著黃豆,這個場景一直留在他的腦海里。

將浸泡好的黃豆放入磨漿機中,幾分鐘時間,飄著豆香的豆漿便盛滿了一大桶。

“如今用上了磨漿機,效率更高,而鍋燒的豆腐味道更鮮美!秉S中寶一邊說著,一邊將豆漿倒入直徑1.5米的大鍋之中,鍋下的灶臺里,劈柴慢慢燃起,霧氣也在豆漿上方慢慢升騰。

古法做豆腐的過程中,點膏是最講究的環節。點多了,豆腐不細膩;點少了,就成不了豆腐。所以特別講究點鹵劑量,分寸得掌握到微克。

只見黃中寶用水調制好石膏,放入一桶豆漿中攪拌,迅速倒入木盒之中,3分鐘時間,豆漿便凝固成豆腐腦,再壓制一兩個小時之后,一盒細嫩的古法豆腐便做好了。

“一斤黃豆能出5斤豆腐,我通常每天要做300斤豆腐,每次都能賣空。”黃中寶自豪地告訴記者。

非遺傳承之美——

雞叫頭遍就出門,扁擔挑著豆腐,一路挑、一路賣……這是村民胡學兵對父輩們關于豆腐的記憶。

“到我這一輩已經是第四代了。”胡學兵感慨道,孩提時的耳濡目染,使他對豆腐制作流程爛熟于心。1979年,14歲的胡學兵開始幫助家里磨豆腐,這一干就是40多年。

磨豆腐這道工序非常辛苦,磨出的豆漿要用紗布口袋反復撈灌、擠壓,直到將豆渣完全分離出來。那時候,還不能完全體會父親的辛苦,等到長大后接了班,胡學兵才知道一碗豆漿的來之不易。

他是個愛琢磨的人,多年來,在繼承古法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改良,研究出獨到的豆腐制作技藝,用這種工藝制作出的豆腐水晶晶、亮晃晃、顫巍巍,棱角分明,不散不碎。

今年7月,第七批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胡學兵入選。他也把技藝傳給了兒子,豆腐制作技藝有了第五代傳承人。

產業發展之興——

淮河岸邊的精選黃豆,配上大泉井水,并用古法制作,八公山豆腐遠近馳名。村民李多福自豪地說:“大泉的豆腐細花(嫩),大家都愛吃!”

近年來,隨著現代工藝的普及、外出打工人數的增加,大泉村只剩下30多戶人家堅持用古法做豆腐。

“八公山豆腐品牌沒有打響,一直是我心里的痛!痹谏虾4蚱炊嗄甑膩硇↓埵峭辽灵L的大泉人。2014年返鄉后,他注冊了黎祁豆腐品牌,成立了壽縣豆腐小鎮食品有限公司,解決了十多名村民就業。

除了鍋燒豆腐,他還采用傳統+現代工藝,購進了千張機、豆干機,提升產量、擴大規模,每天生產一兩千斤鮮豆腐,同時研制了干黃豆千張、干黑豆千張,正在申報4項實用新型專利,年銷售額500多萬元。

在壽縣八公山豆制品有限責任公司里,有一個縣級就業幫扶車間,車間主任王錦每天一早來到車間,就對工人們提出技術和日常管理要求。王錦是大泉村的脫貧戶,自從來到這里,她的日子也是越來越有保障。

“企業成立之初,我們把豆腐、腐乳確定為主導產品,注冊了‘八公山泉’‘瑪瑙泉’商標!逼髽I負責人顧永忠告訴記者,從2003年一路走來,打造了豆腐乳、茶干、粉皮、豆瓣醬四大系列產品,產品品種增加到40多個,被批準為國家非遺項目“豆腐傳統制作技藝”保護單位。

通過推進豆腐產業與和美鄉村建設融合發展,圍繞吃豆腐、買產品、品文化,打造大泉村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大泉村豆制品產業規模占比達到88%以上。八公山鄉黨委副書記朱啟凡說,豆制品產業園聯動提升項目、豆腐街產業活化提升項目、鄉村文化研學旅游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創新:產業提檔升級

一豆一宴一品牌,激活融合發展新動能

“俏四方,八公豆腐甲天下!”地處皖北的淮南市,歷來就以盛產“一黑一白”而著稱,“黑”指的是煤炭,“白”說的是豆腐。

近年來,大泉村以“和美大泉 豆腐之源”為核心要義,構建“一廊、一帶、四心、四板塊”的規劃格局,依托古鎮群歷史文化體驗帶,在創新融合中打造和美鄉村。

科技創新迸發活力——

記者走進位于上海閔行區的淮南名特優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只見“八公山泉”“瑪瑙泉”等淮南豆制品擺放在醒目的位置。自從參與長三角綠色農產品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大泉村的“八公山豆腐”進駐“皖美農品”上海會客廳,并廣受好評。

通過與合肥工業大學長期合作,壽縣八公山豆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建立產學研孵化基地,獲得《豆腐乳的制備方法》等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24項,打造了“八公山泉”紅油腐乳、“瑪瑙泉”脆千張等爆款單品。

其中,紅油腐乳獲得上海世博會(安徽周)食品類唯一金獎,豆腐、腐乳等豆制品線下覆蓋華東,線上銷往全國各地。如今,“八公山泉”紅油腐乳年產值6000萬元,暢銷全國,潛力巨大。

豆腐美食享譽四方——

“莫道豆腐平常菜,大廚烹成席上珍。”在壽州豆腐宴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士宏的巧手雕琢下,豆腐被賦予無限變幻的可能。有的飄散在水中細若發絲如初綻菊花;有的輕柔包裹著各式餡料;有的浸染多色煎炒燉炸?嗬彼崽鸨M在其中,滿足全國各地人的口味。

劉安點丹、豆腐水餃、脆皮豆腐、菊花豆腐……在壽縣八公山鄉,四方賓朋不僅可以品嘗到豐盛的豆腐宴,還能夠感受到豆腐文化的獨特魅力。

“八公山豆腐宴不僅享譽全國,也已經走出國門。”淮南市餐飲協會會長朱邦鴻告訴記者。

在米蘭世界博覽會現場,一道來自安徽淮南的特色美食豆腐,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在中國國家館內,淮南八公山豆腐作為安徽省唯一的展陳項目,呈現在世人面前。

在海峽兩岸美食文化旅游節上,淮南子二十四節氣篇、淮南子成語篇、淮南子道家素食篇,圍繞楚漢文化精心制作豆腐美食,一桌精美的淮南八公白玉宴艷驚四座。

文旅融合煥發生機——

隨著武王墩墓考古發掘的推進,淮南市正以武王墩墓考古發掘、文旅產業發展為重點,全面構建“一線、三區、十點”構架為主體的旅游空間發展格局,加快推進楚漢文化旅游核心區建設。

“楚漢文化底蘊深厚,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朱啟凡告訴記者,漢代淮南王劉安墓就在大泉村境內,大泉村距離壽春城遺址不足4公里,這為楚漢文化體驗與山水休閑板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12月15日,一批合肥游客來到八公山鄉大泉村的“中國豆腐小鎮”,游覽豆腐文化館、豆腐非遺館,品嘗豆腐美食,感受楚漢文化。

如今,淮南市文旅部門與全省聯動,將暢游壽縣古城、感受中國豆腐小鎮納入皖北精品游線路,從引流到品牌,讓“中國豆腐村”的名氣越來越響亮。

豆腐美食節、元宵燈會、漢服游園會……翻開大泉村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實施方案,文旅融合的印記清晰可見,預計到2024年底,實現豆腐文化旅游產業規模擴大60%,鄉村旅游接待量達100萬人次、綜合收入1.1億元,集體經濟收入超10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豆腐產品附加值顯著提高。

豆腐是祖先智慧的象征,是中華文明的驕傲。大泉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淳樸民風,孕育了深厚的豆腐文化底蘊。歷經2000多年,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國,而且像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一樣,享譽世界。

《安徽日報》12月17日9版報道

安徽日報記者 柏 松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兄x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多县| 惠东县| 徐闻县| 于田县| 云林县| 延吉市| 太谷县| 延安市| 双江| 广宁县| 桑日县| 贵州省| 扎赉特旗| 北辰区| 商河县| 梧州市| 莫力| 台东市| 区。| 宁武县| 庆安县| 福清市| 铁力市| 梅州市| 慈溪市| 阿尔山市| 石河子市| 正阳县| 农安县| 乌什县| 井冈山市| 吉林省| 平顶山市| 澜沧| 谢通门县| 寻乌县| 梓潼县| 托克托县| 大渡口区| 集安市|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