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挺膺擔當 轉型發展興企有為
——中煤新集公司蹄疾步穩推動高質量發展
芳華映初心,為國獻能源。新集公司從210萬元艱難起家到資產總額超過427億元,從創造“新集模式”到入列“雙百企業”,以櫛風沐雨的奮斗繪就濃墨重彩的畫卷,把華東地區多能互補、綠色低碳、智慧高效、治理現代的能源示范企業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美景”。
突出價值創造增強實力
穩增長務實功。新集公司堅持積極克服市場下行、接替緊張、安全壓力大等困難,完善提質創效、專項激勵、績效考核等管理辦法,優化生產布局、生產組織、生產工藝,在主輔搭配、煤矸分流、厚薄配采、發售均衡上下足功夫,因地制宜推廣透明地質、智能開采、無人巡檢等技術,強化煤質全過程管控,統一采購、銷售、財務管理,創新商品煤和副產品平臺競價銷售模式,擴大直供電市場,實現既“增產”更“增收”。
提質量出實績。該公司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定期召開經濟運行分析會,抓主要矛盾、重點環節、關鍵節點,構建標準成本管控體系,統籌生產和供應鏈管理,細化正規循環作業和避峰填谷、修舊利廢、平衡利庫等多項硬核措施。統籌資金籌措、資產管理和財務共享,優化銷售結構和考核指標,有效提升經濟運行質量。2024年前三季度,保持“一利穩定增長,五率持續優化”,利潤超額完成年度預算目標,凈資產收益率提至17.40%,全員勞動生產率提至69.4萬元/人,營業現金比率提至27.69%,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提至3.57%,資產負債率降至60.41%,經濟運行質量有力提升,增強了高質量發展的厚重成色。
突出改革創新激發活力
“改”出效能。新集公司堅持以系統觀念深化改革,細化落實147項重點任務措施,在“雙百企業”年度考評中被評定為“優秀”等次。修訂《在完善企業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的實施辦法》和《黨委工作規則》,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制度優勢,入選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細化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任務措施,實施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企業價值創造行動,打好精細化管理、市場化經營、差異化考核和專項化激勵的“組合拳”,制定外部董事、專職董事管理辦法,推進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覆蓋各級管理人員,完善市場化選人用人、考核激勵等制度,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3項成果獲評煤炭行業標桿模式和案例,凸顯了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
“創”出動力。完善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機制,提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制定專業技術人才管理辦法,強化成果評選和推廣,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液壓支架監測裝置”等多項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盾構機作業線刷新兩淮地區進尺紀錄。推進生產運營智能化、經營管理一體化、產業協同生態化,創建智能化礦井和智慧電廠,板集煤電一體化超超臨界百萬千瓦火力發電基地項目入編電力行業重大技術裝備及工程名錄,綜采工作面全部實現智能化開采,井下固定崗位已全部實現無人值守,公司入列國有企業首批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提升了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突出企業發展轉換動力
統籌抓布局。該公司積極融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落實集團公司“1234”發展戰略要求,沿經濟帶和城市群延伸能源產業鏈,推進企地聯動、產城融合,以服務區域發展的實際行動落實“國之大者”。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發揮與安徽分公司一體化運作優勢,積極實施產業煥新行動,加快布局戰新和未來產業,以合淮同城化為依托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建設;統籌建設與儲備安徽省內主力煤炭和電力項目,加強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服務皖北全面振興,著力建設現代化一流綜合能源示范基地;大力加強產業拓展,建設六安、滁州等省際毗鄰區和環鄱陽湖等項目,在輻射帶動中強化國企擔當,深化了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對接。
延鏈開新局。堅持以煤為基延長產業鏈,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全面構建“三業協同”發展新格局。煤炭產業上,重點保持劉莊煤礦等5對礦井高效生產,延深主力礦井開采水平,積極籌建口孜西礦和楊村煤礦,保障產量穩定在2350萬噸/年;煤電產業上,全力推進擴容增產,在運在建近800萬千瓦裝機規模,板集電廠二期工程已于今年9月底實現雙機投產,上饒電廠于11月初吊裝#1機組鍋爐大板梁,六安、滁州、上饒等電廠快馬加鞭建設;新能源產業上,組織工作專班,開發儲備多個區域一體化新能源項目220萬千瓦,原新集五礦光伏項目和利辛縣南部風電項目首臺風機有望年底并網發電,強化了高質量發展的項目支撐。
突出發揮獨特優勢集聚合力
抓自身強黨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完善“第一議題”、黨委中心組學習、黨員發展紀實等制度,構建從嚴治黨制度化會商、立體化推進、全流程管理、多維度考核機制,制定“一崗雙責”清單,細化“七抓”工程,創新駐點監督、黨支部決策等管理辦法,推動黨建工作提質增效,榮獲全國企業黨務工作者論壇優秀論文。建立“四為四主”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體系,被評為全國企業黨建優秀案例和煤炭行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
抓融合強賦能。該公司健全黨建融入生產經營的工作機制,推進支部黨建項目化運作全覆蓋,制度化落實“黨管安全”責任,創新黨建引領支持保障安全生產工作模式,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安全包保、主題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做實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化黨建品牌“三級聯創”,榮獲全國企業黨建優秀品牌3個。建立駐皖央企首個“僑胞之家”,選樹全國勞動模范等一大批“國”字號典型和18個市級以上工作室,培育了高質量發展的紅色沃土。
(通訊員 王偉 趙常鴻 記者 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