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促和諧 基層治理煥新顏
——八公山區著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有事就在微信群@網格員!”今年以來,八公山區的網格員解決管道漏水、樹木修剪、樓道照明、雜物堆放等居民身邊的“小麻煩”“小問題”130余個,民生服務事項2100余項,化解鄰里矛盾糾紛300余件,初步形成了“一網聯通千萬家、千家萬事網上解”的局面。
憑“德治法治”之力,擘畫黨建“同心圓”,求解基層治理“最大公約數”。八公山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學習借鑒“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加強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和多元共治,積極構建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新格局,助力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堅持黨建引領,繪就基層治理“同心圓”
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方向,聚合力、破難點、疏堵點。八公山區強化“三級書記一起抓”城鄉基層治理責任,區委書記帶頭領辦基層治理項目,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書記共領辦涉及小區治理、民生服務、民生呼應、矛盾化解等7個類別49個基層治理項目,清單化破解治理重點難點問題。
設立“黨員中心戶”,輻射帶動一批黨員,服務聯系一方群眾。該區印發《城市社區設立“黨員中心戶”,賦能基層治理實施方案》,優先從符合條件的網格員、樓棟長、志愿者、退伍軍人、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干部等群體的黨員中“嚴選精推”,共推選出“黨員中心戶”586名。1個“黨員中心戶”聯系5至10名黨員,每名黨員聯系覆蓋15至25戶群眾,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黨的建設工作延伸到基層“神經末梢”。
黨建引領社區自治,搭建議事協商平臺。該區在49個居民小區搭建黨建引領的民主議事協商平臺,構建“黨組織牽頭、業委會主導、多方參與、小區共治”的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模式。同時,全面推行群眾說事制度,常態化召開“紅色議事會”,收集處理意見建議120余條,解決居民樓房漏水、下水道堵塞等問題共80余件,化解矛盾50余件。
創新融入“網格”,民生幸福“滿格”
家住八公山區土壩孜街道利民陽光小區的何奶奶是獨居老人,今年4月22日下午她遛彎回家后發現隨身攜帶的鑰匙和手機都忘在屋里了,于是何奶奶趕緊來到建井社區尋求幫助。社區網格員徐麗第一時間打開E治理核查老人的身份信息,并立馬聯系開鎖公司開鎖,并陪伴老人回家。臨走前,網格員徐麗不忘耐心告訴老人注意安全,有什么問題隨時聯系網格員。
為了推動網格化管理服務提質增效,延伸基層治理觸角,八公山區精細劃分為144個網格,按照“黨建+網格”模式,推行“將黨支部、黨小組建在網格上”做法,建立網格黨支部52個、黨的工作小組3個、非公企業黨建聯盟1個,網格黨群服務站19個。
整合資源,織密“一張網”。八公山區統籌黨建、綜治、政法、城管、市場監管等部門各自網格,整合為網格化管理服務“一張網”。該區市場監管局構建“區局、市場監管所、管理網格”三級管理體系,繪制可視化網格監管地圖。區婦聯推行“網格員+婦聯執委”模式,推動婦女兒童權益維護、預防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等工作在網格內完成。開展“政法干警進網格”活動,采取分片包保模式,發動廣大政法干警深入網格,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做好釋法答疑。同時,創新“警網融合+”工作模式,著力打造人員整合、數據聚合、工作聯合的標準化、實效型、訂制版警務網格,今年以來該區依托“警網融合+”,網格員、警格員共采集錄入各類基礎信息300余條,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00余件。
多元力量“大融合”,共織治理“和諧網”
“真是太謝謝社區的‘鄰里幫幫團’了,讓我心里放下了一塊大石頭!”近日,家住畢家崗街道新建社區的夏大媽因為母親贍養問題,找到新建社區“鄰里幫幫團”尋求幫助,最終經過“鄰里幫幫團”成員的不懈努力,六個兄弟姐妹就母親贍養一事達成一致意見,并簽訂了協議,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夏大媽感激不已。
“鄰里幫幫團”讓鄰里無“憂”更無“糾”,也是八公山區加強協同聯動,推動多元力量融入基層治理的特色做法之一。
今年以來,八公山區按照整合資源、方便群眾、運用法治、注重實效的要求,加快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統籌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等有關功能,整合多方解紛資源,推動“多中心合一”,全面推進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最多跑一地”。同時,以“老娘舅”“鄰里幫幫團”等特色做法為路徑,法院、民政、公安等部門立足職能優勢,打造“我愛我家調解室”“百合花巾幗服務隊”“老戰友調解室”“老警工作隊”等,推動特色調解組織孵化,構筑起“專業化+特色化”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大格局。今年以來,各級綜治中心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337件,調處成功337件,成功率100%。
(記者 何婷婷 通訊員 胡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