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全市干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
連日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全市干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表示,將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切實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集中力量辦好民生實事,將發展成果轉化為群眾可及可感的民生福祉。堅持制度建設這條主線,加強對改革的整體謀劃、系統布局,通過“集成式”改革形成整體效應,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通過改革增進民生福祉,成為全市干部群眾的共識。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岳銳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理念,以持續深化改革為動力,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進一步鞏固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兒童福利保障、惠民殯葬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全面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把為民愛民情懷落在一件件民生實事里,用實打實的工作成果把全會精神落實到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秦紅權表示,將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有關穩經濟、保民生的決策部署,堅守住有所居的制度初心,充分發揮住房公積金制度保障作用,聚焦滿足工薪群體剛性住房需求,持續推動政策創新、機制創新,不斷擴大公積金制度覆蓋面,更加有力保障群眾“住有所居”。
“健康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市衛健委主任李萍表示,將準確把握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借鑒先進經驗,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升市縣級公立醫院診療能力,提高全市醫療服務水平,推動淮南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四級調研員楊珺表示,將以實施2024年50項民生實事為主抓手,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把群眾的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融入改革各方面,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對標對表全會精神,緊密聯系人大工作實際,認真落實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部署要求,深入踐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立法決策與改革發展決策高效銜接,健全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監督制度,不斷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更好把人大制度優勢轉化為推進改革的強大動力,努力取得更多改革創新成果,不斷提升人大工作質量和水平。
制度建設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我市將始終聚焦制度建設這條主線,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強化改革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對《決定》提出的重大改革舉措進行細化分類,把落實黨中央要求、滿足實踐需要、符合基層期盼統一起來,科學制定改革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確保各項改革任務按時高質量完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從制約淮南高質量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入手,加強調查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統籌謀劃落實好經濟、民生、教育、科技、人才、創新、民主、法治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以重點突破帶動改革整體推進。更加注重改革實效,創造性推出具有淮南特色的、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改革舉措,確保黨中央改革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在淮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