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淮楚文化 > 盛滿生活精華的銅罍烙上了楚文化的印記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織密防止添加劑濫用安全網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盛滿生活精華的銅罍烙上了楚文化的印記
【字體: 】 發布時間:2024/6/27 10:30:08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在人類文化歷史中,酒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傳說在我們的祖先發現五谷可以食用時,就以其釀成酒醪飲用。

據考古發現,早在夏朝以前,酒器就已經廣泛存在。因為在古時,酒不僅僅是一種飲料,還是禮儀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所以隨著禮制的形成與發展,酒器便成為禮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館的眾多展出文物中,戰國晚期楚國青銅器“獸耳銜環銅罍”便是一件頗有代表性的酒器。

我國古代酒器異常復雜,有著不同的命名、形制、功能及組合,如銅器中的爵、觚、角、尊、罍等都是酒器,各有不同的用途,而罍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種。《詩經》中經常提到罍,《詩經·周南·卷耳》說:“我姑酌彼金罍……”這里的金罍指的就是青銅罍,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姑且斟滿那酒罍。”說明罍在古代主要就是盛酒用的。又有《禮儀·少牢饋食禮》載:“司空設罍水于東,有枓。”可見罍又有盛水的用途。

安徽楚文化博物館講解員孫曉菲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介紹,“罍”這個字由三個“田”與一個“缶”組成,“缶”在古時不光是樂器,同時也是一種裝酒裝水的容器。因此有這么一種說法,“罍”這個字就是表示“缶”里裝著三畝“田”的糧食釀造出的精華。孫曉菲說:“因為‘三’在古時也有‘多’的意思,所以它也表示很多糧食釀造出的酒盛放在這個容器當中,總之‘罍’寓意酒中精華。”而人們在喝酒過程中經常說到“炸個lei子!”“一口氣lei掉!”中的lei其實就是“罍”字,人們想表達“多喝一些”的意思也就是從其本意中演變而來。

這件獸耳銜環銅罍1933年出土于謝家集區楊公鎮雙廟村的楚幽王熊悍之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李三孤堆墓。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通過了解得知,1923年,當地農民在附近農田耕作的過程中,偶然發現有鼎、壺、鎬與帶鉤、鏡、車馬飾具等一些青銅器,由此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楚幽王墓的發現,拉開了楚文化研究的序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孫曉菲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其墓中共出土各類文物4000余件,其中以青銅器為主,人們比較熟知的有楚大鼎、集脰太子鼎、鑄客升鼎等。出土文物中有部分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館中展出,鼎、鎬和罍等青銅器的大小、形制和作用各不相同,而在館中所展的楚幽王墓葬文物中,這件獸耳銜環銅罍是唯一一件青銅罍。

在玻璃展窗前,孫曉菲指著獸耳銜環銅罍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介紹,它是直口、鼓腹、平底,器身兩側對稱置有兩個龍首形器耳,龍口張開向里,雙耳上各有一個可以自由活動的圓環,環上雕有云紋,應該是作裝飾用。仔細端詳這件罍,其體較矮胖,青銅材質頗有質感,在造型結構和花紋裝飾上都是端莊秀麗,風格清新,看起來簡潔又不失大氣。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查閱資料了解,作為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于商代晚期,從商往后開始出現圓形罍,形式也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形。方形罍多為小口,圓形罍造型則多為斂口,肩部豐滿,同時通過加寬沿部和圈足,使全器達到了一個比商罍更加穩定的造型,肩部兩側有兩耳或四耳,耳多作環形或獸首形。從商代晚期出現的罍,其鑄造時期正是周人逐漸擺脫殷商神秘繁縟的美術傳統,形成莊重素雅的自身風格的歷史階段。在紋飾方面,浮雕都比較低,沒有聳出器表的銳角巨目,器物多處以夔龍、蟠龍和獸面作為裝飾。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青銅罍的樣式和形制又有了自己的特色。據資料記載,楚國青銅器在每個時期呈現的風格不太一樣,有著明顯的演變過程,逐漸形成地方風格,最后展現出楚人獨有的審美和藝術特色,高超的鑄造工藝和特別的鑄造風格。這件“獸耳銜環銅罍”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造型奇異,風格清新,依舊完好無損,是一件戰國時期少見的青銅藝術品,對于研究酒器的演變和探討楚國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記者 付莉榮 張明星 攝影報道)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乐至县| 莱芜市| 普陀区| 巢湖市| 开平市| 永泰县| 开封市| 通州市| 辛集市| 台北市| 弥渡县| 鹤峰县| 都兰县| 雷州市| 塘沽区| 册亨县| 朝阳县| 武城县| 海阳市| 荔波县| 双城市| 南溪县| 富锦市| 黎川县| 阳朔县| 巫山县| 昭觉县| 左贡县| 新河县| 维西| 临西县| 紫云| 谢通门县| 台北市| 常宁市| 徐水县| 米林县| 扶绥县| 绍兴县| 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