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八公山,風景秀美、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淮上支隊曾經在此開展大量活動。
組建抗日武裝
1939年3月,中共黨員蔡效唐奉令在八公山地區(時屬鳳臺縣)組建新四軍淮上支隊,開展抗日斗爭。
蔡效唐到八公山南塘后,首先與附近張樓村的張明誠建立了聯系,取得了張明誠的支持。張明誠是國民黨壽縣縣長張作六的弟弟,他不僅自己出錢、出糧,幫助解決淮上支隊的供給困難,還主動聯系果子李(村莊名字)的李俊鄉、新莊孜的朱卓珊,為淮上支隊送錢、送糧。
為了擴充部隊,蔡效唐通過南塘張明誠、朱士俊的親朋關系,到保義集找到國民黨壽縣縣長張作六,到正陽關找到國民黨一一七師師長廖運升(時鳳臺縣廖家灣人),籌集機槍、步槍30多支,子彈10箱,新四軍淮上支隊的人員也由100多人擴大到200多人。
新四軍淮上支隊成立后,多次召集當地的保、甲長,教育他們不要當漢奸,要為抗日提供情報。新四軍淮上支隊還在朱小莊朱善成家、蔡崗村蔡瑜之家設立兩處聯絡站,與活動在洛河地區的中共鳳臺黨員程漢丞、程際奎取得聯系,使新四軍淮上支隊的活動范圍從八公山地區擴大到洛河、上窯。
痛擊日偽軍
當時八公山地區有三個日軍據點:一處在東淝河北岸的九丫村(今唐山鎮),一處在謝家集唐山壽田公路一側,一處在八公山區老牛墳淮河岸地。每個據點都有日軍一個班、偽軍一個排;蔡家崗和山王集各駐有偽軍一個綏靖團。日偽軍經常下鄉“掃蕩”。以抗日為己任的新四軍淮上支隊,積極開展了反掃蕩斗爭,多次攻打唐山和老牛墳的日軍,迫使日軍不敢下鄉“掃蕩”。
駐扎在蔡家崗的偽綏靖團長李法標有百余人槍,甘當日軍的走狗,到處欺壓百姓、強搶民女,并虐待原配妻子張氏。一天,商人王興齋從淝河西帶回一個20歲的女子準備做小老婆,在蔡家崗蔡保慶家飯店被李法標遇上,李法標就強行留下此女做妾。李法標原配張氏的弟弟張文標是李法標的隨從副官,憤恨在心,就與淮上支隊聯系要除掉李法標。李法標當時住在蔡家崗前街的周家老大門的后院,前面有三道崗哨。蔡效唐于是果斷抓住時機,派戰士張德讓、張金宏帶著幾個人,從中街的蔡瑜之家翻墻頭進入周家的后院,當場打死李法標。當時山王集也駐有一個偽綏靖團,團長楊某某,橫行鄉里,在山王集設煙館、妓院,也被新四軍淮上支隊設法除掉了。兩個偽綏靖團團長被打死,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為新四軍的進一步發展拓展了空間。
唐山日軍據點駐有日軍10多人、偽軍40人,每天都要由蔡家崗的民眾送水,供其吃用。蔡家崗離唐山有5里多路,來回需要半天,而且由10多名偽軍押送。偽軍們到了蔡家崗,就到集上的飯店大吃大喝,由當地民眾付錢;吃過了還要好煙好酒,稍有不周,非打即罵。新四軍淮上支隊決定為民除害。當偽軍來到飯店,剛坐下,正在吆五喝六的時候,新四軍淮上支隊突然發起襲擊,打死一名偽軍,其余偽軍抱頭鼠竄。新四軍淮上支隊隨即收繳了偽軍倉皇逃竄未來得及帶走的槍支彈藥,迅速撤離,從此以后,日偽軍再不敢要老百姓送水了。
1943年,駐在高皇的偽軍花慶旺部500多人,向西北田集一帶掃蕩,與國民黨二區區長兼自衛隊長朱利貞相遇。國民黨二區區隊裝備不足,難以抵擋偽軍。正在緊急關頭,淮河南岸的蔡效唐聞訊急率新四軍淮上支隊渡河增援。時值中共鳳臺縣委負責人王懷友又率抗日武裝迎頭痛擊偽軍,國共聯軍大獲全勝,共繳獲輕重機槍10余挺,短槍、步槍百余支。
共筑抗日防線
新四軍淮上支隊積極組織農民恢復和發展生產。在山王集恢復了牛市、羊市、菜市、布莊和糧行,發展屠宰業,建立了稅收,解決了部隊的部分供給,改善了群眾的生活。八公山地區淪陷后,日本人和漢奸為了奴化中國人,從外引進大量罌粟,附近一些農民受利益驅使,紛紛種植,蔡家崗、山王集還建起了鴉片煙館。鴉片害得很多家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新四軍淮上支隊于是在八公山地區積極開展禁煙斗爭,勸說農民不要種植罌粟,并封閉了蔡家崗、山王集三家煙館。 禁煙斗爭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熱烈支持。同時,新四軍淮上支隊還在各地禁賭,把很多賭徒改造了過來。
新四軍淮上支隊十分關注教育事業。八公山地區很多孩子失學,新四軍淮上支隊在朱小莊開辦了朱莊小學、在蔡家崗蔡瑜之在家中開辦了蔡崗小學。兩校各招收失學兒童40多人,分初小、高小兩個班;學校還排練了舞蹈劇《麻雀與孩子》等,經常到街頭演出。1944年,兩校學生增加到200多人,學校后遷至蔡家崗的蔡氏宗祠。蔡效唐還與中共鳳臺黨員陶懷斌、夏淑先、顧伯英在耿皇寺興辦了耿皇寺小學。三所小學經常相互聯系,舉辦抗日宣傳演講比賽,并把一部分年齡大的學生送去參加了新四軍。
1944年秋,新四軍淮上支隊奉命北撤。(通訊員 聶軍 胡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