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7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武長峰完成捐獻
“我是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能用我的熱血挽救一條生命,是我應該做的,也是我最快樂的事。”6月11日,我市第7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武長峰完成捐獻。
他說,作為一名口腔科醫生,每當看到牙痛患者經過自己的治療,笑著走出醫院時,他便會覺得心情無比舒暢。
武長峰出生于行醫世家,祖輩數代都是基層醫生。他自幼受長輩行醫為善、治病救人的影響,立志長大也要像長輩們一樣成為一名救死扶傷、深受人們喜愛的好醫生。為此,他一直不懈努力,最終如愿以償邁入大學選擇了醫學。畢業后,他像長輩一樣選擇到最基層鄉鎮衛生院做了一名口腔科醫生,為最基層的百姓服務。
醫者仁心,救人于危難
口腔科雖不需要值夜班出急診,但也有“例外”的急診患者,而熱心的武長峰不管什么時間接到病人的求救總是放下一切直奔患者。一次半夜,下著傾盆大雨,已經入睡的武長峰被一陣電話鈴聲吵醒,原來是一名患者牙疼的實在受不了,到醫院掛了急診,而值班的其他科醫生沒有辦法處理,于是給武長峰打來了求助電話。武長峰急忙爬起,披上雨衣直奔醫院,連夜為患者診治,讓患者消除了痛苦。
武長峰所在的醫院有一位長期住院的五保老人,老人年紀大行動不便,住院期間沒有親屬照顧。熱心的武長峰得知情況后,每天中午、晚上都會多打些飯送到老人的病床前。老人感動得老淚縱橫,總是對這個憨厚的小伙子動情地說:“武醫生,你就是我的親人啊!”“老人家,您就像我的長輩,不要客氣,我有吃的,就不能忘記您。”武長峰總是撫慰老人。
武長峰的慈心善行刻在骨子里,顯現在細微處。2023年的一天晚上近11時,武長峰去合肥辦事在高鐵站門口急匆匆趕路,突然前方一位老人倒在地上,醫生的專業敏感讓武長峰沒有絲毫怠慢,急奔上去,俯下身檢查情況,判斷出老人沒有了呼吸和脈搏,武長峰立馬跪在地上,對老人進行心肺復蘇,并叫人撥打120。一組、兩組、三組、五組……武長峰不間斷地對老人進行心肺復蘇,直至其轉危為安120趕來,武長峰才默默地離去。
救命大事,定不會耽誤
從大學開始武長峰就堅持獻血,一直未斷。2016年7月,武長峰在一次獻血中留取了造血干細胞捐獻血樣。2017年,他的造血干細胞捐獻樣本和一名患者初步匹配成功,深知匹配概率極低的武長峰沒有半點猶豫,脫口而出答應捐獻。然而,因患者終止,他始終沒有等到消息。
幸運在2024年2月再次降臨到武長峰頭上,已經到壽縣婦幼保健院工作的他再次接到和另外一名患者匹配成功的通知。做完捐獻前一切準備的武長峰一等又是近2個月沒有消息,他一度以為這次又會無疾而終。
在遺憾和期待中,武長峰把心思全部放在自己進入外地一家醫院的入編考試中。筆試結束不久,武長峰“雙喜臨門”,進入面試和準備捐獻的通知接踵而至。5月底,武長峰順利通過面試,中華骨髓庫也下達了捐獻通知,確定了捐獻時間。
可在臨出發入院前一天,武長峰又突然接到入職當地人事部門通知,次日要進行體檢和信息采集,且無法更改時間。經過市紅十字會和供患雙方醫院協商,在不影響患者治療的情況下,武長峰先趕到新單位體檢后,再趕往合肥入住醫院準備捐獻,入院時間也僅比原計劃推遲半天。“救命是大事,我肯定不能耽誤捐獻。”武長峰斬釘截鐵地說,為了不耽誤捐獻,他來回奔波幾百公里,近20個小時沒有進食。
等待捐獻的幾天正值端午節假期,不能同家人團聚的他獨自在醫院準備。但大義開明的父母極力支持兒子,更為兒子以這種方式拯救患者的生命而感到驕傲。
6月11日,武長峰經過4個時的采集,順利捐獻了205毫升造血干細胞,踐行了他醫者仁心的誓言和家訓。(記者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