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淮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日前,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安理智谷”科技創新產業功能區建設實施方案》的總體考慮、起草過程、主要內容等。
作為全省首批省級大學科技園,2023年,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在孵企業55家,企業到賬金額5600萬元、繳稅195萬元;擁有發明專利9件、實用新型專利46件、軟件著作權77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7家、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入園企業人才碩博比例近八成、海歸比例近四成。
2023年10月,市委書記任澤鋒調研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時指出,要出臺支持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建設政策升級版,推動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出臺支持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發展政策升級版,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著力打造“安理智谷”。推進“安理智谷”建設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是市委、市政府和安徽理工大學共同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統籌用好政府的政策資源、高校的科技資源和企業的產業資源,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目前,“安理智谷”擁有安徽理工大學、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等大院大所,擁有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淮南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淮南瞪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國家級、省級孵化載體,將發展建設四大功能承載區。
“1+3”科技策源中心。以安徽理工大學為中心,協同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等大院大所,開展原始創新研發。
“1+N”創業孵化基地。以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為孵化主體,聯合淮南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淮南瞪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孵化載體,孵化科技策源區產出的優質科技成果,形成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鏈條,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集群化、生態化。
五大產業集群。依托現有產業園及開沃汽車、德力汽車等重點項目,與安徽理工大學的機械、新能源與網聯汽車、汽車工程等王牌學科專業結合,建設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依托芯視佳等現有優勢企業,與安徽理工大學的計算機、電氣、儀器儀表等優勢學科專業結合,打造新型顯示及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依托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淮南大氣科學研究院等現有高能級研發機構,與安徽理工大學的環境監測、環境治理工程等學科專業結合,建設大氣環境科技產業集群。依托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市中醫院等現有醫療基礎,與安徽理工大學的電器、計算機、醫學等學科專業結合,打造生命健康產業集群。依托中國移動長三角(淮南)數據中心、白山云盾服務全球中心項目等現有人工智能及大數據資源,與安徽理工大學的測繪、計算機、人工智能等學科專業結合,搭建大數據產業創新應用平臺,建設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產業集群。
一個新質產業社區。建設研發中心和創新者共享與交流空間等,配套優質學校、健康醫療、休閑創意等現代高端生活設施,打造“四區四位”共融的新質產業社區。
據悉,經過3-5年的建設發展,“安理智谷”區域內產值達到百億元,基金規模超20億元,匯聚各類優秀人才1萬名以上;培育科技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上市公司、新型研發機構等超300家,其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培育上市公司1家。
到2035年,“安理智谷”建成全省創新資源最密、創新活力最強、體制機制最活、創新創業環境最優的創新中心之一,推動成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