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東辰控股集團向煤系固廢物“宣戰”述評
一天“長”出“一座山”,煤炭“伴侶”甚壯觀,晴天刮風似“仙境”,遇到下雨變“泥山”……
這是過去住在煤礦周邊群眾編的一段順口溜,也是煤系固廢物在沒有得到治理前的真實寫照。
“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特點決定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煤炭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基礎。
我市是以煤、電生產為主的重工業城市,是全國十四個億噸級重點煤炭能源工業基地、六大煤電能源基地之一。但伴隨著煤電工業發展,每年產生的以煤矸石、粉煤灰、煤泥為主的煤系固廢物高達3000萬噸,成為我市主要的工業廢品污染源之一,占用了大量土地,環保治理措施如不到位,易對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空氣造成污染。
在淮南,治理煤矸石污染涉及多家主體,新東辰控股集團只是其中之一。
2005年,為實現集中、統一、規范管理的目標,淮南礦業集團將生產礦井的矸石山移交于東辰集團管理。2020年,東辰集團與淮南礦業集團本著尊重歷史沿革、市場化銷售處置和依法合規管理三項原則,簽訂《煤矸石銷售處置協議》,再次重申東辰集團作為煤矸石集中統一加工、處置、銷售的責任主體。自2004年起,東辰集團已處置消化淮南礦業集團老礦區16座煤矸石山中的9.5座,累計處置利用煤系固廢物達1億噸以上,節約占地萬畝以上。
據調查走訪,目前,新東辰控股集團采取市場化法則,承接其他主體的煤系固廢物,打破了以往無償交付的規則。
樹木挺拔,聳入云霄;樹木對大地有擔當,所以葉落大地,讓土地肥沃。擔當讓自然更美麗,擔當讓生活更幸福。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時代要有新作為,該集團真正用好了“敢于擔當”和“善于擔當”的辯證法。2015年,東辰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面對當時的企業“殘局”,沒有退縮,在負重爬坡的同時,“勒緊褲腰帶”加快推進了煤系固廢物綜合利用。因為該集團領導班子清醒地認識到,煤系固廢物坐地倒賣雖然產生價值,但是它解決不掉污染問題。截至目前,該集團為了煤系固廢物綜合利用的處置已投入近8億元,其中環保設施投入約2.5億元。
責任,它不僅關乎企業的發展,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新東辰控股集團在謀劃、研究煤系固廢物綜合利用中,彰顯了國有企業擔當和責任,同時也走了一段無法想像的困難和艱辛的歷程。現在,我市煤矸石年產量約為1200萬噸,光賣煤矸石的話,的確給東辰集團創造了現金流和利潤,但問題是,它屬于低端利潤,在運輸過程中還污染環境。為提升附加值,該集團通過把矸石轉化為磚,每噸利潤翻一番,但只能轉化現有存量煤矸石的10-15%左右,而且是通過生產環節進行轉化的,它的工業增加值不僅很低,對GDP的貢獻率也比較低,低效利用不是選擇。為此,面對如此大量的矸石,迫使該集團研究、確定了一個方向,那就是煤系固廢物綜合的大宗利用和高質利用。
揚鞭奮進鼓點急,擔當盡責正當時。國有大型企業的責任與擔當在該集團體現的淋漓盡致。據了解,研究院一年投入經費500萬元左右,2017年以來累計投入四五千萬元。這是他們的一個技術投入,其他企業可能會通過政策,把科研投入通過各類補貼給要回來,但是新東辰控股集團沒有這樣做,而是全力以赴推進煤系固廢物綜合治理,真正做到了純投入,他們不僅在技術方面加大投入,還有設備方面、人力資源方面都盡可能的加大投入。
煤系固廢物大宗利用、高質利用是最科學、最有效、最現實的選擇。令人想起來后怕的是,如果我市的煤矸石沒有得到轉化,這些煤矸石堆放10年,那就是1.2億噸,大家可以想象,要占用多少土地?要污染多少環境?新東辰控股集團通過近幾年的研發,在煤矸石的大宗利用、高質利用取得了成功,不僅全部轉化了每年1200萬噸的煤矸石增量,還在環境治理上做出巨大貢獻。值得一提的是,該集團還做了技術積累,專門成立了研究院,對矸石的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進行技術沉淀和技術研發。目前,他們已經沉淀了大量的技術,具備了孵化的條件。攻克了煤矸石陶粒系列技術難題,成功取得高灰熔點煤矸石生產輕質陶粒技術、高強陶粒及濾水陶粒技術的配方及生產工藝技術專利共18項,該技術可協同處置我市的粉煤灰、汽化渣、濾餅等工業固廢物,生產出煤矸石輕集料系列產品,可實現定制化生產,填補了國內該項技術的空白,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全面完成全煤矸石陶粒生產線各項技術指標測試,掌握了煤矸石陶粒生產線的設計、設備安裝、生產工藝,多種固廢物的協同處置技術。在原料選擇,配合比設計,粉磨工藝,造粒工藝,火工工藝、脫硫脫硝等環節豐富的試驗數據基礎上建成了全國首條2×20萬方煤矸石陶粒生產線。經過一年半的運行,對各環節工藝流程進行了全面優化,已具備了可復制的條件,成功實現從實驗室成果向工業化生產轉化的目標,也意味著東辰集團成為國內唯一掌握全煤矸石陶粒從配方到生產工藝設計建設的企業。
同時,積極與上海建工集團、南通裝配式建筑與智能結構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幾十所科研院所達成深度合作,有效利用其技術、人才、市場資源優勢,構筑了產學研一體的科技創新平臺、科研成果轉化和技術輸出平臺,提高了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固廢利用,循環發展;綠水青山,澤被萬世。目前鳳臺園區已建成項目2個,投資為1.3億元;潘集園區已建成項目1個,投資約為1.9億元,在建項目1個,投資約為2400萬元,對淮河能源集團的環保開采和我市重大污染問題的解決具有重大的意義。令人欣喜的是,該集團的產品以輕細集料和濾水陶粒為現階段產品定位,以濾水陶粒為突破口,濾水陶粒可作為工業廢水高負荷生物濾料池的生物掛膜載體,起到凈化徑流污染物的作用,目前銷售網絡已輻射江蘇、河北、山東及云南等地,累計銷售近3萬噸,產品銷售呈現供不應求局面。
新東辰控股集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新質生產力創新新賽道,視工業固廢為資源,化腐朽為神奇,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必將獲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記者 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