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時節,行走在潘集區架河鎮楊集村,一條條鄉村公路干凈整潔,一個個農家小院坐落有序,村民們的笑臉溫暖人心。“我們已獲得‘安徽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安徽省衛生村’等榮譽稱號。”楊集村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村黨建引領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并拿出“真金白銀”為村民們發放“福利”。
近日,在楊集村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里,負責人蘇需業正帶領幾名合作社工作人員捆扎大棚薄膜,給葡萄樹施肥、修剪藤蔓。成群結隊的“溜達雞”在葡萄架下跑來跑去,有的大公雞偶爾引頸啼叫。
53歲的蘇需業已經與葡萄打了十幾年的交道,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眼見著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步步發展壯大。他告訴記者:“這里的葡萄觀光采摘園共600余畝,種植有巨峰、夏黑、陽光玫瑰、金手指等多個品種。近年來,通過聯系電商、大型超市等,拓寬了銷售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正計劃擴大種植規模,打造淮河灣葡萄第一村。”
鄉村產業興旺,帶動了集體經濟發展。“2022年楊集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4萬元,今年預計將進一步增長。”該村負責人介紹說,該村千方百計探索致富路徑,培育集體產業。通過盤活集體資金,入股當地龍頭企業發展,獲得了企業分紅。通過盤活集體資源,把村集體的荒地、灘涂地等整合租賃,獲得了租金收入。大力推行土地托管,已托管土地1500余畝,獲得相關經營收入。通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之前建設的光伏發電站、百畝集體大棚等村級產業持續增收,促使村集體經濟連年增長。
有了集體收入,村黨總支也著手為村民謀取更多福利。近年來,楊集村全部免除群眾農業生產所需的水費、電費、渡船費、一事一議等費用。近十年來,每年春秋兩季由村集體免費為群眾旋耕土地。從2022年開始,為全村6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購買醫療保險,2023年同時為60周歲以上老人購買意外保險。針對困難群體設立公益性崗位和臨時性用工崗位,解決特殊群體就業難的問題。這些舉措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群眾負擔,讓群眾有了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
以“人民至上”理念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楊集村聚焦做實做細網格化管理,探索創新網格化管理“1234”工作法,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米”。即堅持黨建引領一條主線,注重發揮網格員“宣傳引導”“民意收集”兩個作用,堅持基層網格管理“辦事公正”“作風嚴明”“服務到位”三個原則,強化網格員履職“發現問題”“宣傳政策”“排解壓力”“攻堅克難”四個能力。由此,架起了“群眾—黨員—黨小組—黨支部—黨總支”五位一體的干群“連心橋”。
實現鄉村治理與村級發展互促共進,楊集村創新打造“團團”鄉村振興愛心積分超市,“以行動換取積分,以積分換取所需物品”方式,用“小積分”撬動鄉村“大治理”。該村制定了尊老愛幼、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移風易俗等5大項18個小項的評分細則。按戶積分、每月公示,將“好婆婆好媳婦”“優秀網格員”“美麗庭院”“最美軍人”“大托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與“積分超市”的積分管理有機結合,推動村民以積分改變陳規陋習,大力推進了鄉風文明建設。
“我們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具有可持續性,下一步將匯聚村集體、企業和社會的合力,通過多方面的措施和手段,持續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和轉型升級。”該村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記者 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