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年養殖肉牛近300頭,每年可消耗1500畝地的農作物秸稈,年利潤40萬元以上。明年我準備擴大養殖規模,達到標準化養殖、實現規模化經營,進一步增加收入。”近日,淮南市衛國畜牧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進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我還要無償向農民傳授養殖技術,帶動更多農民發展生態養殖,勤勞致富。”
坐落在潘集區賀疃鎮的淮南市衛國畜牧養殖有限公司,在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實現了秸稈養牛,牛糞肥田的生態循環模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實施“秸稈變肉”工程,可以讓秸稈“變廢為寶”,發展農牧業循環經濟,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畜頭肉尾”增值大文章。
像淮南市衛國畜牧養殖有限公司這樣發展生態養殖只是賀疃鎮養殖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賀疃鎮把發展畜牧業作為產業振興的突破口,大力實施秸稈變肉工程,加快構筑畜牧業發展新優勢,采取上下聯動、政策護航、科技支撐,全方位推進肉牛等草食動物養殖,鼓勵養殖場、養殖戶加大秸稈設施設備投入,推廣秸稈利用實用技術,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促進節糧型畜牧業發展。該鎮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資金上給予扶持、在技術上給予指導,不斷強化科技支撐、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疫病防治體系建設,指導新建的養殖場治污減排設施和畜禽場建設同步,推廣畜牧業綠色低碳循環生產模式,進一步提升養殖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目前,該鎮有規模養殖企業13家,年養殖肉牛1300頭、養殖肉羊7000只、家禽養殖180000只、生豬100000頭,畜禽養殖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全鎮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動物疫病免疫達100%。
通過實施“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模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全面振興。投資600萬元的賀疃鎮創業園三期項目,新建牛舍4220平方米、儲草棚1020平方米、道路長750米、下水道420米、化糞池350立方米、消毒室等配套設施。目前,工程建設已完工,年養殖(肉牛)量可增加500頭以上,不僅降低了養殖成本,還提高了養殖效益,也改善了場區生態環境。
賀疃鎮負責人告訴記者:“我鎮積極響應安徽省深入謀劃實施的‘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動肉牛產業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響品牌。圍繞秸稈飼用、良種繁育、規模養殖、品牌打造等重點環節,針對性制定落實扶持措施,加快實施‘秸稈變肉’工程,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產業先行,農民先富。”(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潘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