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區法院多措并舉賦能優化營商環境
“綠色通道”推動辦案提速,多元調解實現雙贏,靈活舉措助企紓困……近年來,八公山區法院牢固樹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積極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依法護企、暖心安商,打出一系列“組合拳”,讓經營主體預期更穩、信心更足、活力更強,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了優質司法保障,全力助推八公山區政法機關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暖”心服務,護航企業行穩致遠
“太好了,‘綠色通道’解決了我們訴訟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公司可以在解決矛盾糾紛后全力投入到生產工作中了。”在八公山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一位企業負責人說。
緊盯重點、抓住要點,八公山區法院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開通立案“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線下大廳設有登記分流、立案服務、執行保全等功能區域,企業可一次性辦理查詢案件、遞交訴訟材料、查閱卷宗檔案等訴訟服務。該院對涉企案件采取“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強化案件繁簡分流,實現涉企案件快立、快審、快執,助力企業降成本、搶時間、抓機遇,增強企業司法獲得感。
同時,八公山區法院積極推進司法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業調解有機銜接,拓寬企業解決糾紛的渠道,有效降低企業訴訟成本。加強與稅務、金融、市場監管等部門合作,為企業提供應急法律服務,做好普法宣傳和風險預警。
以“和”為貴,定紛止爭實現雙贏
八公山區法院緊抓調解“切入點”,將訴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作為“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邀請入駐法院參與調解的組織12個,特邀調解員100名,向企業宣傳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為企業提供家門口的司法服務。
“感謝法官積極促成和解,最大限度降低了債務對我公司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苯,八公山區法院成功促成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得到當事人的認可和點贊。
原告合肥某電力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與被告淮南市八公山區某房屋開發公司就供電工程項目簽訂了合同協議書,但因原告順利完工并完成審計,被告未按協議書約定將剩余27.1萬元工程款支付給原告,遂訴至法院。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考慮到被告因資金緊張未能按協議書約定及時履行付款義務,于是向各當事人釋法明理,既向被告釋明不履行債務可能面臨的被執行風險,同時也希望原告理解被告的難處,給被告“喘息”的時間。在承辦法官的不懈努力下,雙方就工程款支付達成調解協議,案件得以圓滿解決。
“善”意執行,靈活舉措助企紓困
八公山區法院立足優化轄區法治化營商環境,針對涉民生、涉企業、涉金融等七類重點案件,“量身定制”執行方案,積極依法運用“預罰款”“訴前保全”“活封”等執行舉措,加大拒執犯罪打擊力度,及時兌現勝訴權益。
今年3月份,八公山區法院在執行標的額達800萬的民間借貸案件中,因被執行人未銷售樓盤外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若強制拍賣,勢必會折損樓盤價值,甚至會造成已售房產退房的消極影響。執行干警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靈活運用執行措施,通過對已查封的198套房產采取活封財產方式,促使雙方達成執行和解。
“涸澤而漁”不如“放水養魚”。在充分應用“剛性”強制措施的同時,八公山區法院還將“柔性”的善意文明理念貫穿到執行工作中。在這起案件執行中,法院找準各方利益平衡點,用足用好“活封”等強制執行措施,使被執行企業財產繼續發揮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法院人,如何營造‘有溫度’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始終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卑斯絽^法院負責人介紹說,八公山區法院將緊盯“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目標,全面提升訴訟服務水平,繼續用實際行動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紓困解難,努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新高地。(通訊員 夏 杰 蔡瑩瑩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