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樹立抓基層、重實干的鮮明導向,創新建設鄉村干部實訓基地,鍛造鄉村振興“紅色引擎”——一個先進村,就是一本教科書
這段時間,在壽縣小甸鎮唐店村瓜蔞種植基地內,一個個瓜蔞長勢喜人,村黨總支書記徐詩紅正組織農戶給瓜蔞藤修枝。靠著小小的瓜蔞,不僅村集體增收了,村里26戶農戶也戶均增收3500元。
“我們實地觀摩了集體經濟明星村后,很受觸動,回來后就帶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建起了瓜蔞基地。”談起建基地的緣由,徐詩紅直夸淮南市村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辦得好,“讓學員既找到了差距,又增強了動力。”
近年來,淮南市樹立抓基層、重實干的鮮明導向,以“理論+實訓”“觀摩+研討”“點評+互動”等方式,打造鄉村干部實訓基地,對鄉村振興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課堂設在農村,案例來自田頭
6月13日,淮南市村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的學員們,來到該市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穆臺村“大托管”農事服務中心,進行體驗教學。大家站在田間地頭,看到書本里、課堂上的理論如何運用于實踐,學用結合點的“梗阻”被打開了。
培訓課堂設在農村,是淮南市鄉村干部實訓基地的一個基本原則。
該市聚焦基層黨建,圍繞發展集體經濟、完善基層治理、助推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打造44個鄉村干部實訓基地,籌建3個省級鄉村干部實訓基地試點,遴選150個現場教學觀摩點。
參訓第一天,淮南市潘集區蘆集鎮城北村黨支部書記胡文利,收到了一套農村組織工作材料包,其中收錄了《淮南市鄉村干部實訓基地教學資源庫》《淮南市“十佳村史館”畫冊》《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走好鄉村振興之路》優秀調研報告匯編,以及黨建引領農業生產“大托管”等當前重點工作指導性文件。
“老師們在課堂上引用的案例,大多是他們深入基層挖掘而來,對案例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門兒清’。”胡文利告訴記者,此次學習收獲頗多,感觸最深的就是提高溝通能力,“在思想上、情感上溝通順暢,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法寶。”
鮮活的農村實踐是最好的教材。理論課程貼近農村、教學案例來自農村,也是淮南市鄉村干部實訓基地的“看家本領”。
培訓內容圍繞農村工作實際需要和農村干部的特點組織開展,秉持“做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市級層面整合資源,打造精品課程,形成“菜單式”課表。學員們紛紛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解讀、黨建引領農業生產“大托管”業務講解、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等課程就像“及時雨”。
“我們參觀了八公山鎮蔡崗村上汽大眾4S店、山王鎮畢崗村京創食品巧克力項目,直觀地感受到鄉村要振興,產業必發展。”壽縣大順鎮九井村黨總支書記葉正龍說,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需要鎮村同謀、村“兩委”同心,做好本地“土特產”文章。
既是干部培訓,也是政策調研
“不僅講干什么、為什么干,還講怎么干、什么不能干。”在日前的實訓課堂上,淮南市大通區王莊村黨總支書記龔杰說,要將學到的先進經驗用于實踐,努力讓村子發展得更好。
鄉村干部實訓基地,也是一個了解基層的極佳平臺。走上講臺的淮南市直部門領導干部在與學員交流中,能充分了解到基層對本系統、本單位相關政策的意見建議,還能一插到底,督查政策是否落地落實,政策制定者、執行者和受惠者之間的信息對接更順暢了。
“作為村黨組織書記,我們能做什么?做了什么?收獲了什么?這3個問題值得深思。”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周臺村黨總支書記牛剛在小組交流研討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持續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進一步建強村黨組織戰斗堡壘。”淮南市田家庵區安成鎮連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連濤談了自己的看法。
“我們不僅要擴大產業項目建設、助推農村集體經濟,還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豐富農村村居文化。”淮南市八公山區八公山鎮錢湖村黨支部書記井方祝表示,還要聚焦基層組織建設、打造多彩組織生活,著眼人居環境建設、描繪美麗鄉村畫卷。
一次次培訓中,淮南市發揮組織優勢,遴選全市涉農專家、業務骨干、先進典型組建鄉村干部實訓基地教師資源庫,同時培育本村本土人才,讓優秀村干部、選派干部、鄉鎮黨委書記等走上講臺,用鄉音土語講述親身經歷、分享成功經驗。
每次培訓后期,會對學員們開展問卷調查,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將轉化為淮南市委組織部農村組織科的調研課題。
“既是培訓,也是調研。”淮南市委組織部農村組織科科長劉俊青說,“我們通過參加學員研討、組織問卷調查,把學員問題轉化成培訓主題,把培訓主題作為研究課題,用學員話題支撐研究課題,探索形成具有淮南特色的培訓模式。”
村干現身說法,點燃振興火炬
半天觀摩、半天授課、晚間研討的教學方式,讓學員對理論知識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徹。
“老師們講的內容我們都聽得懂,工作中都能用得上。”回想起在鳳臺縣臨淝村鄉村干部實訓基地參加的培訓,毛集實驗區臧巷村黨支部書記臧賢伍印象深刻。
如今,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臧賢伍也成為了實訓基地的兼職教師,他將“聽得懂、學得到、用得上、干得好”的教學理念傳承下去。
“一個先進村,就是一本優秀教科書。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不僅要會干,還要能傳幫帶,點燃起鄉村振興的火炬。”淮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顧正宇告訴記者,今后將有計劃地培養更多的村黨組織書記任實訓基地兼職教師。
2022年培訓結束后,淮南市謝家集區望峰崗鎮陶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應偉便開始制定新的發展規劃。
村“兩委”先后成立淮南市謝家集區望峰崗鎮陶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淮南市應臺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創新“支部+合作社+農戶”現代化經營模式,積極對接安徽省農科院專家科技特派團建立陶圩村蔬菜種植實驗示范基地,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為助農增收、保障農產品質量貢獻力量。
如今,陶圩村100畝大棚西紅柿年銷售額達到150萬元,強村富民目標邁上新臺階。
“想群眾之所想,才能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鳳臺縣新集鎮郭郢村黨支部書記郭守春介紹,實施新集菜市場改造提升項目,建成及新增高標準菜臺150個,同時成立物業公司進行管理維護,不僅解決近200名群眾就業問題,還帶動當地及周邊農副產品批發銷售,進一步增加村集體收入。
2022年以來,淮南市委組織部統籌鄉村干部實訓基地,開展市級示范培訓8期,培訓465人次,帶動縣區分層分類全覆蓋輪訓,實現全市鄉村干部累計完成培訓10542人次。同時,依托鄉村干部實訓基地,抽調33名村干部集中開展名村掛職實訓,多措并舉為鄉村黨員干部“充電賦能”。
《安徽日報》8月8日11版報道
安徽日報記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