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高新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發展大數據、新型顯示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聚力抓好項目招引、項目建設、平臺載體、創新提升等,大力實施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集聚高質量發展。
擘畫產業圖譜,構建特色產業體系
淮南高新區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以產業鏈“鏈長制”為抓手,重點培育大數據、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等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發展提質擴量增效。
大數據產業方面,聚焦“兩園、兩中心、多平臺”,積極推進淮南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編制大數據基地新三年規劃,明確淮南大數據產業發展方向及重點,推進中國電子淮南軟件信息與制造產業園、白山云盾服務全球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2022年大數據基地實現產值106.93億元。新型顯示產業方面,以車載顯示細分行業為突破點,以合淮產業走廊、合肥都市圈為窗口,聚焦區域內產業鏈短缺環節,重點發展顯示整機制造和下游部件加工生產配套項目。以總投資65億元的12英寸硅基OLED微顯示器制造項目為帶動,加快建設31個入駐新型顯示產業園項目,努力打造極具影響力的智能顯示產業集聚區。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方面,緊抓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機遇,加快集聚整車、電機、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實現產業協同發展。目前已落地建設明然新能源汽車三合一電驅生產基地等項目7個,總投資328.9億元,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產業鏈體系。
加快平臺建設,提升產業承載能力
淮南高新區圍繞制造業產業鏈、科創產業鏈,加快筑巢引鳳,完善平臺建設,厚植產業發展根基。
加快推進標準化廠房建設,打造一至四期共170萬平方米高新產業園,重點承接優質制造業項目,實現以園聚鏈、以鏈集群。目前高新產業園一期、二期(共65萬平方米)已入駐企業34戶;高新產業園三期(總面積28.8萬平方米)加快建設,順利通過了竣工驗收,已簽約面積6萬平方米;高新產業園四期(總面積76.8萬平方米)已于2023年3月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創新平臺建設,規范管理高新區“雙創”綜合服務中心、科技信息產業園、江淮云、智慧谷等33.3萬平方米產業載體,已入駐企業158戶,著力打造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培育主陣地。
加快“雙招雙引”,塑造產業發展優勢
淮南高新區進一步完善“雙招雙引”工作機制,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營商環境建設取得新成效,不斷筑牢產業發展支撐。
發揮駐點招商組的橋頭堡作用,新組建4支浙東地區駐點招商工作組,赴浙東地區開展集中招商、定向招商、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1至6月,新簽約工業項目13個,計劃總投資263.35億元,其中50至100億元項目3個、100億元項目1個。同時,加快項目建設,推動投資落地見效,今年重點實施產業類項目44個,總投資617.9億元。其中,淮南創維商用車、創源動力電池等重點項目已經開工建設;淮南英眾智能電子終端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持續優化為企服務,在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為企服務”專窗,推行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建立重點企業派駐聯絡員制度,設置“為企服務聯系包保干部公示牌”,聯系包保四上企業78家、重點項目46個。及時出臺穩經濟一系列政策措施。2023年以來,共兌現產業扶持政策1.21億元,通過“政銀擔”“科技貸”“園區貸”等業務發放貸款2.36億元,有力保障了企業的資金需求。
推動開放合作,打造創新驅動引擎
淮南高新區高標準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平臺,持續完善創新鏈條,構建“科創+產業”生態,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加快實施企業“雙十雙百”培育計劃。大力培育雛鷹、瞪羚、獨角獸等高成長企業和高企、科技型中小企業,目前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增至42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78家。推進與大院大所合作,與安徽理工大學共建大學科技園,入駐企業46家。淮南市科技企業孵化器2022年獲批國家級專業型科技企業孵化器,實現了淮南國家級孵化器零的突破。全力推動區域創新合作。堅定實施南向發展戰略,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示范區以及合淮產業走廊先行區。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與上海莘莊工業區簽訂合作協議,掛牌運營閔行·淮南科創產業園、閔行·淮南科創孵化基地(淮南),合作步伐不斷加快。
(通訊員 呂天然 王詩堯 記者 李東華)